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时间:2024-06-03

卢艺彬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但仍存多个现实问题,以创新为出发点和突破点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及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教育要求。基于传统教育基础,通过充实师资力量、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增强网络阵地影响力、改变教学途径、融合学科建设等多方创新举措,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其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个人素养和价值观等教育,达到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目标。相比之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枯燥、单一,倡导开放、平等、灵活、多变,更乐于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2]

创新是教育工作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要想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用,就必须紧跟互联网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网络教育主阵地、主平台、主渠道建设,创新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创网络教育新局面。[3]因此,探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发展趋势,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1994 年,我国正式联接国际互联网,一些学者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便预见了其对高校管理、教学的影响,及传统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2000 年到 2004 年,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实践的日益丰富,网络成为了高校大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资源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启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观念等向现代化发展,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4] 2005年开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入学科化探索阶段,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为主题的全国学术会议举行。从此,互联网掀起了QQ、博客、飞信、微博、微信等一波又一波的革新浪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不断面对现实发展问题。2014年11月22日,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强调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不断总结、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法,开创网络育人新局面。[3]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累积和深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都得到较好的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但这离党中央提出的“网络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有:部分高校注重网络的形式而忽视了本质和内在的创新,网络思想阵地影响力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校学生的实情结合不够、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网络生存方式无法有效对接,大学生参与共舆论的积极性不够等。

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冲击着当前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解决更新、更多、更复杂的现实问题。高校要想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全方位创新和优化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理论性等特点,教育的有效进行不仅需要合适的内容,更有赖于正确的教育方法。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其思想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受教育者跟随时代的脚步、帮助高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实现互动、平等性教育,取得实效性发展。

第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必要所需。互联网在校园中的推广和普及推动网络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西方国家借助其在信息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不断将各种西方思潮送入我國,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域,冲击着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发挥传统阵地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探索网络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校情和学情,制定出正确的对策和思路,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意识形态阵地。[5]

第四,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强化思想的必然要求。网络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载体,作为青年学生学习研究、社会交往、生活娱乐的主渠道之一,直接影响着其价值观培育。只有从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等不同角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其适应青年学生成长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释放正能量,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权,不断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强化思想的根本任务。

第五,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大学生更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因时制宜,不断丰富教育模式,强化师资队伍,调动受教育者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才能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新台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第一,大力加强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主题网站建设。当前,很多高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教育、感染和熏陶在校大学生,然而,有些网站内容侧重于理论研究,或者简单转载相关文章,忽视了本校校情、学情,导致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错误认识,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差。因此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立足于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和创业、心理健康等实际,深入了解大学生平时的网络学习方式、生活购物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就业求职方式等,在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做到信息内容分层次、分群体,有的放矢。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搜索网络资源,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又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广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真正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现实,走进学生内心,让他们成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增加主题网站点击率,巩固主阵地。

第二,以網络为载体,将学生的日常活动网络化。学生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行为载体,更有利于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网上科研与学术活动,心理咨询,演讲与征文、艺术与娱乐等活动,用正确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去影响活动精神和活动主题。活动结束后,及时登载活动过程、调查报告及实践体会并收集同学们对活动给予的置评,真实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学生活动网络化的同时,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促进世界各国先进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进校园、进网络,陶冶学生情操。在提高校园课余文化水平外,也引导了活动参与者及其周边同学网络使用的目的性、有益性,和价值观的正确性。

第三,丰富传播载体,提高受教育者的活动积极性。1.积极探索易班、QQ、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载体的功能,提供菜单式选择,推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将教育内容通过主流媒介及时推送到学生所在的圈子,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挖掘网络优势,整合高校相关部门资源,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2.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再现教师课堂内容、党中央精神、经典著作等,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变传统“灌输”为“吸引、参与”,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思考、选择,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定力,提高学习效率及积极性。[6]3.研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实现思想政治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与互补,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的辐射和感染力。

第四,构建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困扰就是教育话语与受众接受心理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学生参与少。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把握正确宣传方向的基础上,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网上思维及表达,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话语体系,使提供的信息符合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兴趣爱好,进而被接受、认同、内化成为他们的思想意识,以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效果同时达到最大化。1.视觉化冲击应对枯燥化灌输:将教育内容转换为图像、图片、动画、视频、文艺作品等,凭借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绚丽的形象化效果吸引教育对象的眼球,实现从“语言学”范式向“图像学”范式转变,使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充满趣味,乐于为学生所接受,更具传播力。2.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风格: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草根式的网络语言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将理想信念大道理转化为青年学生喜欢的小道理小故事,变被迫灌输为主动接纳、自觉认同和自主吸收,增强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打造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包括教育理论研究者、专职辅导员、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等为团队的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积极提高网络思想教育者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网络技能,使其能够有效获取、提取、分析、吸收、存储各种网络舆情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新颖、喜闻乐见的形式第一时间传播给受教育者,及时化解舆情危机,引导舆情的完善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第六,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建设,扩展教育平台。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单一,与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几乎是零交集。通过成立网络班集体,集合不同专业的老师、同学,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实现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的逐渐融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四、结语

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是当前高校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势在必行。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工作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及时调整教育模式及方法,不断创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创造更适合于大学生自主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更新更高的水平,从而顺应时代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刘秀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

[2]李雪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与实践[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3]焦新. 提高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水平,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中国教育报》-2014-11-23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411/t20141123_605107.html

[4]谭丙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D]. 重庆市:西南大学.2010.

[5]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

[6]邓晓宇.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