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均衡教育

时间:2024-06-03

郑世祥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加强学校教育、老师关爱。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留守儿童;均衡教育;关爱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自此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了重庆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江津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紧紧围绕“跨越式、均衡性、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放在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使全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不但每个学生都能上学,而且都能上好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就地就近找到优质学校,享受到优质教育。

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犯罪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关注的社会问题。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一生中真真正正的基础教育,它的黄金时段是学龄前,这一阶段的教育除了家庭没有别的可以替代。但是等我们的农民工朋友最终回到家乡,那时孩子已经长大,已经过了影响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况且留守儿童父母中的绝大多数人,其本身受到现代学校的科学知识教育就很少,当他们要教育在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都比他们强得多的子女的时候,教育水平自然很有限,教育能力很有限,办法也不会很多。如此长期下去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没有安定生活环境中的良好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教育的熏陶,他们很可能学不到对社会、对家庭甚至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本学期,我对本校的4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父母都在家的为161人,父母只有一方(大多数是母亲)在家的为73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有112人,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的134人,留守学生已达到50%以上。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良行为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优化家教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便托付给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监管,这种“隔代教育”由于监管人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实在是力不从心,要么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要么只顾吃饱穿暖,不管教育成长,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首先,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反馈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

其次,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智力投资,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把子女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再次,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

其次,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第三,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比如,开展“我的心愿”主题班会,少先队开展“我能行”活动,参加学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四,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第五,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第六,学校建立寄宿制,让“留守学生”在学校集体生活、学习,由老师来承担其父母的角色,用爱心、用真情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三、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二是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享受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