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阅读:智慧教育

时间:2024-06-03

肖军

摘要:高职生的读书学习,不仅能够促进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精品阅读,在高职生的成长道路上能够给予足够的关爱和为人处世的指引,育善心,出善言,行善道,择善而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得高职生谙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之理,在未来创业、就业生涯中充裕正能量。

关键词:高职生;读书;做人;成长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晚年所写的一副对联。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智者的共识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当下令人错愕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导向发生偏离,只是为了“谋生”。我们给学生灌输,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钱理群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苏商代表严介和说:中国教育的失败,在于教得多,育得少!为何?当代大学生读图多,而读书少;技能教育多,爱的教育少,人文教育弱。

西方哲学中“爱智慧”就是哲学,这里我加上一个善,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这个爱、善、智慧依然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孔子说过“君子不器”,而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学生当成工具来培养。我们要把我们学生培养成有良心,有道德,有理想,有技能的劳动者。

一、读书与做人

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教育的天平上多一分做人减一分成绩。“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是不能倒流的……应该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大家对生命才会敬畏,对自己的生活才会负责。你如果老想着说时间倒流回去,就没有那么多的傻事了。但实际上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肯定是做了不少傻事的。从小就应该给小孩子讲这个想法,让他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在生命最后一刻说的这些话,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呢?

1991年11月1日,美国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中国留学生卢刚,因论文奖落选,嫉恨、失望困绕着的他,竟然开枪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学家,继而仇杀了自己的获奖同学。1994年、1995年清华大学的朱令两次被人投放剧毒物铊,该案至今未破。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一桩又一桩大学生漠视生命、戕害生命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应该反思教育中的缺失。我们是否曾有意无意地给过学生这样的暗示:只要分数高,其他一切都无所谓;学习好的自然就是好学生,好人;成绩好的学生犯错更容易被原谅。其实孩子就像一颗幼嫩的树苗,健康成长离不开爱心和德育教育的滋养灌溉。如果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把上述观念暗示给学生,也许可能为成绩加一把“肥料”,但更可能的是在做人的道路上投下了一剂“毒药”。

提倡高职生精品阅读,让他们明白读书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人品,即自身的道德素养,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集聚成长智慧。

二、读书助力成长

1、读书可以立志立身

首先是读书与立志,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培养出人生的信仰来,从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成就人生的价值。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人类活动的大门,立志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重视立志。其次,读书与立身,教科书和专业书至少可以让你掌握专门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有特长你才可以立足于社会,要不你拿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呢?你没特长,没专业,温饱都成问题,其他都不用谈了。再次,为了身体的健康也得读书,有这样一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历时数年,在全球52个国家中对各阶层,各人群做跟踪实验,实验结果是:人类疾病杀手中排名第一的心脏病,与这个心脏病最密切的社会因素,既不是一个人的贫富情况,也不是他所处的家庭与工作环境,居然是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论哪个国家,哪个人种,哪种阶层,受过高等教育的比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罹患心脏病的几率要小百分之三十二。也许我们会觉得这种实验结果不可思议,事实就是这样,那就是书读得越多,患心脏病的可能越小。

2、读书与内心的修养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诗人说的是一种感觉,读书已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你会感到自渐形秽。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修养的人,气和有悦色,气和,温文尔雅,笃定内敛,根本就想不到去侵凌别人,相反,一个缺乏修养的人,连怎么做人的礼貌教养都没有,还谈什么尊重他人,常常是盛气凌人。所以,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取决于高趣味读者的比例,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流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八卦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法国著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在谈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体会时讲道:“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名的古代前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粹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指出:“同古人交谈有如旅行异域。”真正的阅读必须是灵魂的参与,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有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使人成为野蛮人。《曾国藩家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得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意思是一个人的气质是很难变的,只有靠读书能改变,读书连气质都能改变,更不用说去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智慧,情操与价值观了,所以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那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3、读书与人的社会价值实现

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外在的,应付别人而已,不管做多少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已观念;“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为准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意识;“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道出了读书或阅读的真谛,即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读书是为了什么。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注定要沦为智力、思想和文化方面的侏儒,不会有任何竞争力,更不会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引以自豪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殿利.阅读是一种责任[N],光明日报,2015-04-21.

[2]徐小跃.推广阅读 精深人文[J].新世纪图书馆,2015,(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