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程正良
习作是一种训练,一种练习,而作文是一种用文字来表达某一主题意义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第二、第三学段的"作文"改为"习作",虽然是名称的改变,但其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深度变革。把"作文"改成"习作",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降低了习作的难度,遵循了儿童的特点,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帮助学生做一个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人格健全的人。
一、习作就是“说心里话”
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回忆我们读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人叙事也好,绘景状物也罢,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作文贵在写真话,抒真情,引导学生做真实的人,是习作教学变革的必然趋势。
习作应该表达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要贴近儿童,贴近现实生活。习作就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体验的表达。看到母亲为你做了可口的饭菜,自己心中涌起的是感恩之情;因为做错事,伤害了别人,自己懊恼不已、痛心疾首,这是悔恨之情……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学生写作压根儿就用不着去为文造情。儿童的现实生活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有泪有笑,有愁有喜,有失败也有成功,有平淡也有滋味,有孤独也有情谊……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请看这样一句话,“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不加任何修饰与雕琢,源于内心真切的感受。感动了读者。
“文必己出”是古今一条写作原则。习作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维护自己的话语权,发展自我言说力,坚守写作的原点。要坚持"我手写我口",没有必要为别人代言,表达的内容要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不要过度强调“模仿”,让学生养成“套袭”的依赖心,把习作变成"鹦鹉学舌"的机械活动。仿写仅仅是一种手段,并非是习作的本质。让学生放弃自我的生活,写他人的生活,那是习作教学得不偿失的事。
二、习作就是还原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习作指导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回忆生活,还原生活本来的面目。但由于习作内容的滞后,学生要写的内容和学生已经历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间隔性,学生记忆模糊不清了,给写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或一时难于下笔,或写出来的内容不细致,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习作指导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困难,给学生助力。指导要能帮助学生唤醒记忆,激活积累,打开思路,拓展言路。如果能做到这些,学生能很快从“冷状态”进入“热状态”,打开尘封的记忆,打开话匣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创设情境,唤醒记忆。习作指导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回忆的场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唤醒沉睡的记忆,调动生活的积累,提取写作的素材。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示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50双小手。这个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将目光吸引到主题"肖像"上面;其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在期盼、失望、纳闷、猜测之中,这是一种情感的高峰体验,增加了写作的动力;最后是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再现类似的场景,便于学生快速从记忆的仓库中调取所需材料。
习作一旦成为学生表达内在的需要,就会产生对习作的由衷喜爱,这是习作教学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内心表达的欲望,激活内存,让学生真情萌动,喷涌而出,写出的作文才能撼人心魄,感动读者。
2.有效追问,还原生活。小学生的作文不具体,大多是没有注意细节描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追问去启发,去唤醒他们丢失的记忆,让记忆逐渐清晰起来,让表达的内容逐步丰富起来。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不仅可以自己追问,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话题相互追问,把没有说清楚的地方说清楚,把没有说具体的地方说具体。坚持有效追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我追问的习惯:我还有什么地方没写明白?哪些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具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习作并不难,习作就是把生活一步步地还原出来,就是用笔来反映生活、表达生活。
小学生悦纳自我不是从自身开始的,往往是从教师、家长的认可开始的。教师、家长认可了,自己才认可自己。因而对待学生的习作,教师要有足够的宽容,要从儿童的视角,呵护童心,珍视儿童的独特感受,让他们体会到“我的世界我可以做主”“我写出的作文是有价值的,老师都认可了”.唯有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会逐步积累信心,树立信心,悦纳自我。
教育不止是为了学生的今天,更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习作教学的起点是"立言",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人生,参与生活,认识生活,表达生活;而教学的终点则应指向"立人",让学生在写作的精神家园里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做一个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人格健全的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