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孙强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变革,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改革的发展目标,创新型实践人才需要有适宜创新的校园环境,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拓宽养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实践人才;实践能力;养成
一、理念创新
1.个性创新的理念
个性是指具有特殊性格的人,是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生理特征。在社会交往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个性就是人自身独特的社会性,是区分不同生命体的重要依据。创新型实践人才的个性所反映的是具有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的综合个性。遵循个性发展规律,通过调整教育环境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促进创造性的发展。个性是一种天赋,挖掘创新个体的个性潜能是创新型人才个性培养的起点。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创新潜质不断得以发掘的自我创新过程。实践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建立在其个性优势的基础上,创新能力是突出个性的最好体现。
2.以“应用”为目标的创新理念
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教学体系上进行深入研究,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及其它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大应用性教学力度并进一步重组和优化教学体系。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要结合应用技术、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利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围绕培养对象根据市场需要与个性特点以较大的选择性。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增强职业素质为主线,坚持以模块化课程结构为主的柔性化理论教学体系。为构建这样的理论教学体系,应加强课程的综合化,采用分支型课程设置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以成才为目标的创新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是要求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展开各项工作,就是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中。
二、培养模式要创新
1.校企交流,加强实践教学
在西方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学生教育模式呈教导式、专业式、协作式并存。在我国,这些模式可以集合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平台。
2.理论联系实际
课内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外教育侧重于理论的应用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并重的原则,有利于克服只重视课内教育,忽视课外教育的不良倾向,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开放性,而且有利于把创新教育从校内教育的实践引向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践。
3.知识与运用结合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系列创新活动让个性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鼓励与肯定,在个性撞击中获得更迅速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具有个体化和社会化,个体化是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的整体的或综合的状态和方式。个性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体现,实践舞台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拓宽养成渠道
1.建设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实践基地是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实践平台。这些平台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利用专业理论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训练,注重人才培养结构与学科建设相衔接。创新实践平台用来培养学生实际开发制作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中去,积极为学生成长创新实践的操作平台。
2.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及时编译最新的教材资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是了解国内外最新前沿知识的渠道。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材得到了及时编译和分发,学校还要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应用型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既要坚持理论教学,又要引导学生注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此,应积极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化,着力建设一批校内综合性实践基地建设,让教师要像重视第一课堂一样重视第二课堂的指导,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创新实践教育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学生在 “奇想”中创新。如:一次特殊的惩罚:在美国亚皮丹博物馆里,一幅是稚气的狗的解剖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约翰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有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鼓足勇气杀了一条狗,并把内脏分割、观察。后来得知这条狗是校长韦尔登家的宠物,身为教育家的韦尔登的惩罚别出心裁,罚麦克劳德画两幅画,就是亚皮丹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两幅画。由此,小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愤学习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并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如果韦尔登校长采取厉害的惩罚措施,小麦克劳德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韦尔登校长对小麦克劳德的科学探索给予了莫大的心理支持。这样的惩罚激励了小麦克劳德立志成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展现个性特长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同时还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反馈体系,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创新教育这个核心:如:奥托瓦拉赫在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教师给他写的评语是:“瓦拉赫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父母遵从儿子的意见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强,在班上的成绩倒数第一。学校说他是“你是在绘画艺术上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化学教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学化学。于是在化学领域中其智慧被点燃,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利用学校的反馈信息,成就了一名化学家。
总之,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是一个渐进化的过程,学校应把握创新实践人才成长的规律,遵循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辩证地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出一个能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养成模式,为国家培育更多的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宋彩凤.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3]陈爱莲.在探索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6):49-50.
[4]田起宏 韩笑 雷涯邻.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2011(5) .
[5]杨丹宇.国外创新教育分析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6)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