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绘画中的点、线、面

时间:2024-06-03

王文宽

[摘 要]通过绘画作品的研究透射出画者的内心世界,展示画者的心情、心绪、心意、心迹、心性。绘画的本身就是画者倾诉情感的一种方式。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等形象来传达出画者的情感,也能让其他人体验到这种情感。艺术对于情感上受到伤害、有情感困扰和痛苦的人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

[关键词]绘画;情感;心理治疗

光与物体产生明暗关系,用点、线、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绘画是一个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下了丰硕的成果。基本表现方法不外乎点、线、面三者。关于“点”,人们论述的不多。因为“点”难以单独完成一个形体的塑造,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显得不如线和面那么重要。对于“面”的作用,人们认识得比较晚。

线在绘画中的作用。“线”在绘画中,曾长期起着主导作用,后来渐居守势,随着人们对于绘画的探讨,进一步肯定了线在绘画中的作用。但是,对它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人们为什么能在形体上看到它,还众说纷纭,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我们绘画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方法是线。早期,人们没有直接写生的能力和习惯,对形象的描绘,是通过记忆默写完成的。所描绘的对象,往往是人们经常看得见的东西,他们今天可能在这个角度看得见的东西。今天可能在这个光线下看到它,明天可能在另一种光线下看到它;今天是在这个角度看的,明天又在另一个角度看到,所以,留在他们脑子里的印象,往往是对象形体的本身,而不是在特定光线下的状态。那时所描绘的形象,自然是粗略的。对于形象的记忆,也多限于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些,这和我们在生活中见到儿童画,特点是相似的。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人们愈来愈不满足于那种粗略的表现图样,希望自己的画能“逼真”,能“乱真”。这种欲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说是推动绘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们在经过无数次的观察、体验、描绘、验证以后,开始发现,要在平面上表现事物在空间的立体形象,需要有特定的表现角度,需要区别远近正侧关系。这就需要有透视知识。透视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给绘画的立体造型创造了广阔的前程。如果没有这种积累,绘画要想达到今天这样的表现能力也是不能想象的。绘画透视的发展,后来把几何学关于物体表面构成的原理结合进去,就形成了现在透视学。现在的透视学,论述了在平面上如何表现立体形象,如何表现体与面的关系和面与面的关系,这就为我们用几何形体来分析对象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我们用分面法来塑造形体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绘面通过透视形成一体,分散开来形成局部的细微部分,能够准确的划分它们的大小,一直到最小的面,于是画面就形成整体。明暗调子的产生,它是在绘画从记忆默写发展到直接写生可以更具体更真切地观察对象,但也带来了问题,那就是光的影响。在直接写生以前,人们也能把凹处涂成深色调,凸出涂出浅色调,但这只是想说明物体结构本身,而对光的研究是不清楚、不精细的,那时的主要表现方法仍然是线。后来,随着对直接写生的进一步研究和依赖,光的干扰和作用就突出了。人们不能不看到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所表露的形象是不同的,同一个立方体,在这种光线下,这条转折线是清楚的,那条转折线是不清楚的,在另种光线下情况则相反。转折线是线描基础,转折线在直观上的紊乱使人们在用线来表现物体上产生了动摇。为了求得画面形象和实际观感上的一致。为了更好更真切地表现物体在具体光线下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关系,明暗法就在一些地区和民族中首先发展起来了。明暗法的发展,使人很容易去追求直观效果。

明暗的发展,没有根除人们在线上做文章,只是这个线不是线,而是指面与面的交接线,一切形体都是由许多不同方面组成的。方面不同,面与面连接在一起就形成角度。这种角度从外表看是一个棱角,从整个边界来看,就是一条棱线,它如实地体现了这个面到那个面的转折关系,所以我们就叫他转折线。现在明暗法是以面为基础的,构成这个面的边界线,也就是靠面与面的转折关系不同,涉及各个面所承受的光度不同,从而形成的色调也各有不同。明暗法是以区分色调为其造型基础的。一定要把色调表现准确完整,理解面与面的转折关系是重中之重。明暗法用的是五调子,明暗交界线是物体表现的重点,它是物体的转折点,是由多种转折组合而形成的。

物体面与面之间的转折关系,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们所形成的角度。反应物体角度的地方就是转折线周围。明暗交界线是表现所反应物体重要手段,角度不同形成的转折线是不同的,角度越大,所形成的转折线就越不容易分辨。同时,在不同光线下,转折线的明显程度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当光线直射在转折线上时,转折线会是一条白线;当转折线同时受到两个侧后光的夹击,即正前方无光,而被转折线分开的两个面同时受到侧后光的照射,这时的转折线会是一条黑边。但在一般情况下,转折线不会是以独立的线条形象出现,而仅是两个不同色调的分界线。这种分界线由于受光角度不同,其转折线给我们的感觉也会不同,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一个用明暗法作画的人,如果只粗知区分色调,而不在转折线上下一番功夫,要想把对象的立体感、质量感、深度、厚度充分地刻画出来是不可能的。

从科学的观点来讲,我们这里所说的面,都应该是绝对的平面。那么作为面的边界线,也应是绝对的直线。我们常见的这种面或这种线,往往不很大也不很长,而被我们看成平面的,往往是很多面的概括,我们可称它为“近似平面”。近似平面包含着许多不同方向的小面,所以它上面的起伏是非常丰富的。因而,我们看到的线,也往往是由许多不同方向的短直线连接起来的“折线”。一条折线至少有一个折点,或称转折点,如果折点的棱角比较明显,这种折线就不会被我们看错,但如果折点的棱角不明显,而许多这样的折点又有规划有节奏地连续下去,在我们的视觉上就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觉得是一条直线,一种左右摇摆,但摆度不大的折线。觉得是一条弧线,一种折点很密而所有直线都倾斜的折线。介于直线和弧线之间的各种波线。在写生过程中,这种视觉上的概括能力是大有用处的。

今天素描上由于对直观效果的追求,体和面的关系谈得较多,而对点线的作用谈的太少,只说体是由面规定的,而对于面是由什么规定的却含糊不清。我们知道,一条线的转折是要以点为转折的,而面与面的转折,是通过什么为转机呢?如果也说以点为转折,恐怕难以讲清楚,至少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所以还是用转折线来说明更合适些。这就是点、线、面在绘画中的各自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