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育中营造轻松的课堂阅读氛围

时间:2024-06-03

喻小红

[摘 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就得想办法提高课堂轻松越快的阅读氛围。本文对阅读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创建课堂阅读轻松气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质量,首要的便是要创建课堂上轻松的阅读氛围。

一、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1.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有深远的影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对的,但必须提早阅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我们不能脱离阅读教识字,纯粹为识字而识字的教育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的语文教改潮流。讲解课文是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识字、阅读、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一字、一词,只有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做到字不离篇,才能使学生更确切地理解意思。

2.阅读能够提高听、说和写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逐步理解和积累词语,认识用句子表达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并且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对理解文本内涵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早已明确地指出了阅读的作用。一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说过:“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会文本。”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是注重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由老师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特别是实行新课改以来,我们更是大量设置问题,留下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探讨,美其名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殊不知,我们忽略了理解文章的重要前提――阅读文本。实际上,不少学生在仅有的几分钟之内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有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字障碍都没来得及扫清。这种情况下谈什么自主探究呢?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重在实践、训练。而“读”又是最基本的实践和最有效的训练,直接决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没有以扎实认真的阅读训练为前提,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毫无头绪,要他们怎样去思考、探讨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无法通晓文章的字面含义,领略文章的丰富感染力,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我们应该首先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咀嚼、消化文字语言,吸收、储备语言营养,从而为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更深刻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透彻地体味文本意蕴做准备。

二、创建轻松阅读氛围的方法

1.塑造亲和形象。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应是教师的一种修养。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常常板着脸孔,总是想着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试问,学生对你还有亲切感吗?学生还愿意与你交流吗?其实,教师的威信不是建立在严厉的外表基础上,而是来自于教师本身的学问和修养。微笑地面对所有学生,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完全有能力驾驭和征服学生的自信。同时,这种微笑要求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真正关爱的外化表现,是一种真正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情感表露,而绝不是虚假、造作的表演。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就应该让自己有一种亲切感,用自己的这种情绪,去感染学生,去调动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形成师生互动。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3.激发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结合与课本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课文《荷花》一文中,通过课件演示了那一池姿态各异,色彩明艳的荷花,再加上配乐朗诵让同学们欣赏,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走近”荷花池和叶老一起去“欣赏”荷花的美。在感情朗读中,引导学生对“冒”等动词的品味使课堂教学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同学还不由自主地随着荷花一起舞蹈,完全把自己融入了荷花池中,和荷花融为一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通过忘情的朗读,学生才能身临其境的融入到课文中的世界,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三、结语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3.

[3]肖云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读写算(教研版)》,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