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佩
[摘 要]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结果,而掌握能力的过程和形成能力的过程才是学习本身。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基于这种理念,高效课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放在首位,课堂“高效”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否得到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学案”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汲取更丰富的知识,革新教学方案,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新的灵感和教学体验,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 ;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教学生自己去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这就说明以前那种教师解释说明,学生记录,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了,高效课堂教学由此而产生。那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呢?我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东西,我们教育局开始了运用“导学案”的教学。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运用导学案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1.教会学生“读一读”。编写学案时,要为学生编好教材的提纲,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耐心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3.引导学生“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免得忘记。
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四、要注重课堂上的展示交流环节
1.展示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让学生更加容易表达、讲述,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组内和组间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
3.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
4.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学生所欠缺的知识,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1.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
2.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六、导学案的设计要科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设计好导学案,非常的重要。
导学案与教案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步骤、作业布置等环节,教师自己是清楚的,学生却不知道,他们只能跟着教师走,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缺少应有的主动权,这样就难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教案和学案:一个着眼于教师本体,一个着眼于学生客体;一个侧重于“学会”,一个侧重于“会学”。两者虽紧密联系,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方面,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设计应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但是,在进行导学案教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1.在进行质疑环节时,学生不太会质疑。2.合作学习时,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展,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比较差,无法跟上集体的快节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问题需要解决;3.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增强了,但跳跃性大,学习不够扎实细致。进行考试时,成绩跟不上。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更好,更巧妙地解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