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谢沂芹
[摘 要]我国农商行则由于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所限,以及不良资产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资金缺口呈现出愈来愈大之势,“贷款难”的问题目前在农村极为普遍。重庆目前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时期,新兴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重庆整个经济的平衡和健康发展。而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从农村金融需求出发,构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必要。
[关键词]重庆农村金融体系; 农商行;需求;资金;服务
重庆目前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时期,新兴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重庆整个经济的平衡和健康发展。而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从农村金融需求出发,构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必要。
一、重庆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1996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合作金融、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并存的格局,但存在着相当的不稳定性。第一,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足,缺乏“组织基础”。第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大,不良资产占比过高。第三,金融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制度实施上存在“农村金融歧视”,农村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缺乏,使金融创新产品供给匮乏,农民享受不到现代金融的便利。
1.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以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基于这一改革方向,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不约而同地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同时逐步向城市收缩并上收贷款权限。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润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有效性原则的约束下都不愿将资金投入期限长、见效慢、风险高的农业项目,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投入的逐年减弱。
2.我国农商行则由于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所限,以及不良资产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资金缺口呈现出愈来愈大之势,“贷款难”的问题目前在农村极为普遍,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所能提供的贷款只占农村贷款客观需求量的一小部分。为此,有相当部分的农户是依靠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需求的,一些乡镇企业因向金融部门借贷无门,也转向社会集资和民间借贷。
3.政策性金融机构现状。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不足且来源较为单一,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资本金、发行金融债券、中央银行再贷款、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业单位的存款等。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较为狭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央行进一步紧缩贷款,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已经不能与发展中的农业商业需求相适应。
4.我国农村保险业支农功能不健全,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分散风险的需要。目前, 我国农村保险业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国外的由政府主导、各种金融机构参与的农业保险体系在我国还未建立起来, 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农业生产的风险也很难分散。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资本的不足将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陷入不良循环的境况。因此,农村地区后续经济实力不强,将使农业的产业态势逐渐弱化。更严重的是,农业和乡镇企业作为消化农村劳动力以及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和部门,一旦失去发展的源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将大大增强,不但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且危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长期以来,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导致金融空洞化。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快速萎缩,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农商行、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的正规渠道基本上只剩农商行。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而民间金融长期被排斥在体制之外,现行农村金融具有明显的金融抑制特征。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体系单一,信贷资金供给不足。重庆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县域的分支机构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从农村吸收的资金更多地投向回报高的产业和地区。农商行的功能和性质不够明晰,支农服务水平不高,对重点农户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不到位。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相对较窄,机构设置较单一,难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分散风险的机制不健全。
3.竞争性的金融制度安排,无法解决困扰农村金融市场的四大问题。将民间金融排斥在外的竞争性金融体系,无法克服农村金融市场固有的四大难题: (1)信息不对称问题。(2)抵押物的问题。(3)特质性风险与成本问题。正规金融机构很难了解与应对农村生产活动中面临的各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4)非生产性借贷问题。农村借贷尤其是小额的农户借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满足日常生活之需,这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生产性用途是相悖的。
三、对加强构建农村新型金融体系的思考。
1.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商业银行“多存少贷”、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是导致农村资金流失的主要渠道。邮政储蓄可以通过把资金“批发”给农商行的办法,确保资金用于农村地区。拓展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扶贫贷款等业务品种,增加农业中长期贷款,进一步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农村金融业务的高风险是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减少农村贷款的主要原因。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高风险给予适当补偿也是许多国家的一般做法。另外,建立农村担保体系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也将极大地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分散农村的金融风险。
3.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商行改革现处于推广阶段,各地的实践中出现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不同的改革模式。
4.加快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风险不同,要求的收益也不同,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是分散、小额、风险状况各异的众多农户和农村企业,客观上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利率自主权对不同的客户收取不同的利率,从而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史音川.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05-208.
[2]庹国柱,王国军. 中国杠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 酋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1-64.
[3]文富德. 发展中的印度农村金融市场及其启示. 南亚研究季刊,2006,(6): 1-7.
[4]朱崇迎. 当前农村金融供给短缺问题调查与思考[J]. 现代商业, 2010,(2): 28-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