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华东
[摘 要]自主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不断的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中,老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以更积极地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1)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事实证明,当今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然,只能被时代淘汰。自主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不断的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以更积极地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途径进行简单阐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性
1.变换手段,激发兴趣。如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创情境、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实际。先选取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并给每幅画面配上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的转动。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的兴趣,所以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之趣。
2.尊重学生,突出主体地位。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与学生一道共同参与学习。要善于热情鼓励每一个孩子,实实在在的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鼓励学生,正确评价。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答错情况,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地激励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抽象概括思维。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小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做出“1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的学具,并用学具装一装沙子、大米一类的东西,用米尺利用墙角实际体会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过这些活动是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相邻体积单位的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1000立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引导学生独立概括出“体积”、“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的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这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抽象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2.训练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自主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更要热心鼓励。
(2)教给方法,使学生能说。可以让学生先学着说,再试着自己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再到班内发言,来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3)不断改进,使学生会说。在说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总结,使学生的语言更加准确,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达到会说的目的。
(4)借助于适当的数学活动,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能说、从会说到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3.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是,先引导学生温习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会主动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从而指导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又如学习乘法的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12,7+7=14后,可以提问: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学到了有用的思考方法。
4.适时指导和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时地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的,再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否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呢?转化成什么图形?再组织学生剪剪拼拼,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再逐步推导出计算公式。依此类推,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或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也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式,抓住重要的词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巧妙提问,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间。教学中,老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一课,我们习惯于让学生沿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教学表面上看似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际上是学生按教师的既定方案一步一步地走到终点。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创新更无从谈起。
2.预留时间,确保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机会。教学中,一般在做好铺垫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能够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决不让部分人代替。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讨论,安排“学困生”首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能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