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探究

时间:2024-06-03

刘志锋

[摘 要]体育教师除了要上好体育课外,还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要领和技能,更要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这对体育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体育课程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与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除了要上好体育课外,还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要领和技能,更要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这对体育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体育课程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一、提升教师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形成、技能发展。所以,体育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人格魅力、技能素养、工作作风等方面提高。

1.提升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时时以良好的体育师德言行来影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首先,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一定不说。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上体育课时,要求学生穿运动服和运动鞋,老师也要带头穿运动服和运动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鼓励、表扬和示范,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意志等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体育教师的“亲切”与“和蔼”,从而增加对学习体育的兴趣。第二,体育教师要以理育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同伴之间的争吵、小组之间的争议、对同伴评议的不满等诸多状况,老师应主动了解情况,以理育人,斟情处理,不可谩骂、谴责、训斥,亦不可偏爱、不顾不问。第三,体育教师要平易近人。体育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深入学生中一起参与学习,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用“身教”来影响学生。

2.提升体育教师的技能素养,进行德育渗透。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水平、运动技术,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方法;还要具有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各项体育竞赛组织及调控的基本能力。例如,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连续滚翻”、“腾空飞跃”、“组合拳”等示范动作会让学生赏心悦目,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学习的劲头也会十足,掌握动作就快。

3.体育教师不断锤炼工作作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师肩负课堂教学、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的重任。体育教师严谨的教学和勤奋的工作作风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耐心说教、细心指导、合理评价、准确示范、活动参与等都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学生也会从老师潜移默化中,明白事理深受启迪。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让动作完成较差的学生发言,老师给予点评,肯定他们的进步,给予他们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丰富教学内涵,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因此,合理运用教学内容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1.把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规则与要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例如体育游戏内容,它本身有“规则与要求”,因此教学时,教师重点强调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在投掷、跳跃、跑步考核时要按考核要求严格执行,若对无视“规则”,违反“要求”的小组与学生应取消成绩。从而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行。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内容虽然有了很大的选择性,但教学内容仍应坚持“教育性原则”。运动动作本身并不含有德育效果,如投掷、跑步、跳跃的动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例如,在投掷教学时,创设“炸碉堡、打敌机、打空降特务”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即锻炼了身体,同时进行了德育的渗透。

2.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让学生通过收集的“易拉罐”来作为投掷活动中标志物,收集的“可乐瓶”来作为锻炼的负重物,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节育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设计“运送伤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的快乐,从而养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三、加强合作学习,培养良好品性

合作学习既是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体育教学应重视与挖掘合作学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含有团队合作的目标,比如:接力赛、篮球赛、排球赛等等,通过学习,加深对团队的认识,团队就是每个小组人员必须有百分之百一致的努力。

2.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相互尊重的气氛。在耐久跑的教学中,采用“拉人跑”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一方面从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从小培养助人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互相帮助与合作,建立学生完成目标任务的信心,让他感受来自伙伴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和自律。在比赛中,要允许同伴在比赛的失误、掉队、失败,用宽容来接纳别人。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例如:比赛游戏“背对背夹球赛跑”,要做到相互制约、提醒,不犯规,即实现他律又完成自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将德育因素与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共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6).

[2]毛振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2009.1 .

[3]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