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孙玉琴
一、“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含意
“三助学习”即“学生自助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辅助学习”。
二、“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提出
1.“三助学习”课堂教学提出的理论基础
“三助学习”课堂教学主要的教育思想理论基础一是我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二是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后经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等研究发展起来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的构建主义理论,三是在2000年逐渐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应用于今天的课堂教学运用上要灵活,理解上更具体。在课堂上更注重让不同的学生自由地达到最大程度发展,去除“设定”和“划分”的痕迹。构建主义理论要重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三助学习”课堂教学提出的现实背景
(1)对于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大背景的观察思考。当前这一次教育改革引发了人们对重要教育思想理念的研究、提炼和应用,在对于这些教育思想的理解、具体应用中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很好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不应回避的一些问题。一是发达地区、欠发地区、偏远地区教育改革发展不均衡,这里重点谈课堂教学改革。站在改革发展前端的学校无疑在发达地区较集中,欠发地区相对落后,偏远地区则处于发展末端。偏远地区学校数量又很庞大的,在这次教改中这些庞大的“偏、远、小”的学校,由于教育思想的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可获取信息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多数“偏、远、小”学校的教改只是硬着头皮不得不改,上级让学哪学哪,他们在这次教改中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2)本校教改的反思与“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形成。本校地处湾沟镇长林街201国道旁,由于本学期学区内无适龄儿童,一年级无生可招,学校目前二至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教学班,共5个教学班,全校共55名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小”学校。
在本次教学改革之初,面对新课程标准,也经过新的教育理念的抗拒、认识、接纳、转变这样一个过程,但在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总是生硬而浮浅。尤其是小组合作大多仍是执行“老师的命令”,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搜集用于支持新课学习资料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具体表现一是搜集资料积极性不高,二是资料来源匮乏,搞得学生为难,家长受罪,老师上火。
三、“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操作
1.“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环节
“三助学习”课堂教学分为“热身小算”、“以旧掘新”、“小试身手”、“实践应用”。
“热身小算”环节,承前启后,回顾与新知识点相关联的已学知识,为导入新课做铺垫,引导学生自学新课,再以基础题的方式呈现新知。
“以旧掘新”环节是学生利用上一环节的旧知识自学新课例题。
“小试身手”环节以知识清单的形式理顺知识点,分步阐述知识内容,设计与知识点完全对应的检测题,并附加“陷井题”,注重知识点的过关。
“实践应用”环节即以基础题为主,巩固本课新知。附加“突坚破难”,这个有点难度,偏重综合性与灵活性。
2.“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撬动杠杆”
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灵活穿插运用学生自助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辅助学习。这三助中以学生自助学习,小组互助学习为主,每个学生均表现出“学”的主动性,“助”的迫切性。为了使每个学生“学”得主动,“助”得迫切,课堂教学中需要一个“撬动杠杆”。这个“撬动杠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我校采用的是设置一、二、三级奖励勋章。
(1)奖励勋章的获得。三级勋章的获得。“热身小算”环节是学生熟悉的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是向新课过渡的准备题,难度不大。因此,各学习小组每名成员都正确完成时,每名组员均获得一枚三级勋章,如有一名组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不正确,小组集体均不可获得。“以旧掘新”、“小试身手”、“实践应用”中的基础部分同样要求各小组全体成员均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小组成员均获得一枚三级勋章,有一名成员未完成或不正确,其所在小组其他成员亦不可获得此勋章。以此撬动学生主动学,同时帮助其他成员学。
二级勋章的获得。在“小试身手”环节中附加有“陷井题”,其难度较基础题要大,如果不细致审题即容易错误。此题不要求全体都要完成,小组内基础题完成较快的同学,可继续完成“陷井题”,不必等组内其他同学都完成基础题。如果在其他同学都完成基础题之前能够正确完成“陷井题”即可获得一枚二级勋章(相当于5枚三级勋章)。
一级勋章的获得。在“实践应用”环节附加有“突坚破难”,此类题为“拓展拔高”性质的题目,同样不要求全体完成,只是基础题目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继续完成此类题目上,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即获得一枚一级勋章(相当于5枚二级勋章)。此类题目如果较繁琐或难度很大,当天课后完成同样可向老师领取一级勋章。
(2)奖励勋章的功能及使用。奖励勋章的总体功能是激发学生三个积极性和达成一个思想。三个积极性一是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生间帮助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课前搜集资料的积极性。要达成的一个思想是“因材施教”。
“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每个大环节中都有要求全体能够正确完成的练习题,各小组中任何一名学生完不成必须完成的任务都会影响到本小组每个成员的“收入”,即三级勋章的获得。所以,每一名学生个体必须积极地学,认真地学。而小组其他成员为了能够获得勋章,也必须尽心帮助有问题的,还没学会的同学。以此撬动学生 “学”的主动性,“助”的迫切性。
在“小试身手”和“实践应用”两环节中分别附加的“陷井题”、“突坚破难”是学习能力强,接受快的学生的盛宴。这些学生在完成并帮助小组内其他同学学会后,往往还有时间,这时他们不必去等组内其他同学,可以继续完成“陷井题”或“突坚破难”,去获得二级、一级勋章。这样的层次教学达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3)各级勋章也具备兑换功能。勋章兑换资料。教材外学习资料来源于学生课前搜集和教师课堂的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上是学习小组共享的,教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为A、B、C三档和普通资料,普通资料是新课教学所必须的资料,实行全班共享,而A、B、C三档资料则是针对“陷井题”和“突坚破难”设计的提示性资料,C档资料仅提示一两个解答关键点,B档提示解答总体思路,A档则有给予关键的分析,这三档资料是需要使用不同数量和级别的勋章向老师换取的(我们规定三个级别勋章也可相互兑换——5枚三级勋章兑换1枚二级勋章,5枚二级勋章兑换1枚一级勋章)。由于勋章获得不容易,尤其是一、二级勋章的获得更加不易,学生就会尽最大努力在上课时去获得勋章,获得高级勋章,尽量节约使用勋章兑换资料,尤其是要节约高级勋章。这样,学生为了在上课时少使用勋章或不使用勋章,只能在课前努力搜集资料,进行充分的新课学习准备,以此撬动了课前搜集资料的积极性。
勋章兑换奖品。“三助学习”课堂教学提出后,有的教师就赋予了勋章的另一兑换功能——每学期末学生可以用一学期节约下来的勋章向老师兑换不同的学习用具奖品。学校也认为这样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节约使用勋章,主动学习,努力搜集学习资料的积极性,也准备设立学期末勋章兑换奖品的表彰形式。
四、“三助学习”课堂教学提出的意义和预期成果
“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提出是基于本校属“偏、远、小”的校情、师情、学情的,除了使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外,“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成功将会使“偏、远、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走出套用相对发达地区学校成功模式效果不佳,日常教学仍使用老方式的困局,使“偏、远、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质性改革。同时,“三助学习”课堂教学中“撬动杠杆”应用对于大多数学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前资料搜集积极性都是可借鉴的。
“三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提出,虽然有长期的学习、观察、研究,教改实践中的对成功与失败的思考为基础,但毕竟在本学期初始形成,目前仅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尚需一个漫长的时期在应用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实更加有效合理的元素。而且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加减减的过程,更加需要一个多种成分融合链接过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