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序曲与舞曲》的音乐特色与演奏处理

时间:2024-06-03

潘屹

[摘 要]黄安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序曲与舞曲》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体为中国民歌曲调。具有旋律明朗、曲调清晰、通俗直观的特色。本文以黄安伦作品《序曲与舞曲》的曲调特色为出发点,探究其民歌主体的音乐特色,分析其演奏处理。。

[关键词]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民歌主题

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文学曲艺作品的创作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对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与创作风格造成了极大的束缚。黄安伦的曲目作品大多都包含民族特色,在当时民族传统曲目的音乐素材比较丰富,但是开发程度并不高,因此对于民族曲目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序曲与舞曲》正是那一时代的作品,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黄安伦凭着自身深厚的音乐基础与惊人的音乐才华,在无法改变环境的前提下,适应环境,创造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序曲与舞曲》。本文针对其主题部分进行分析,探究其中民族主题的体现及演奏研究。

一、《序曲与舞曲》的主题研究

从《序曲与舞曲》这一曲目的主题音调可以看出,在主题旋律中出现了D语调式音阶,即la、do、re、mi、sol、la。从民族曲调的角度分析,其其具有高山族民族曲调的特点,高山族民族曲调有着五声性旋法、变头重复手法等特点,五声性旋法指的是以级进的旋律为主,小节内部为级进,跨小节则为跳进。而在《序曲与舞曲》这一曲目的主题音调中可以看出,主要采用级进的旋律,其中第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个音;第二乐句的最后音与第三乐句的第一音、第三乐句的最后音与第四乐句的第一个音均属于跳进手法,并且是五度跳进。

图1:《序曲与舞曲》的主题音符

然后挑选出其中某一乐句进行单独分析,如图2所示,其中所标注的地方是相同的音,而每一个相同音的后面都衔接着级进音,是典型的羽调式民歌特征。每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之间均采用级进的手法,乐句之间的衔接则采用跳进的手法,是典型高山族民歌的特点。

二、《序曲与舞曲》中高山族的民歌的特点

高山族民歌的特点中还有一种手法为变头重复手法,也就是每一乐句的第一个音都采用相同的音,然后再用相同的第一个音慢慢发展成为不同的几个乐句旋律。在《序曲与舞曲》的主体音符中可以看出,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都是采用do、re、la这种组合音的方式作为头三个音,包括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也是同样。但是每一个乐句在开头三个月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旋律。而在高山族民歌特点中有着加花型终止式的特点,在《序曲与舞曲》的主体音符中D羽前加花,然后再进入主题,这种变化方法属于典型的高山族民歌特点。

三、《序曲与舞曲》的演奏特点

黄安伦的音乐特色,从风格上分析作品的旋律优美、类别多样并且倾向于传统风格,对于现代音乐风格作品很少涉及,许多作品都对应着中国相应乐器配置。黄安伦的创作以旋律为主,从风格特点上来说一向保持着宏大的气势,细致入微的手法,充满动力的和声、严谨的复调、色彩鲜明的管弦乐法及浓厚的民族气息作为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本文研究的《序曲与舞曲》则显示了浓厚的民族气息的特点,黄安伦将此曲作为《中国畅想曲》的第二首进行发布,其中借鉴的民族歌曲特色主要是高山族民族曲调,本文分别从高山族民族歌曲《爸爸去捕鱼》以及《欢乐歌》中的曲调分析《序曲与舞曲》中的主题部分乐曲以及舞曲主题部分的乐曲,并且结合两首歌曲的演唱特点,分析《序曲与舞曲》的演奏特点。

经过了解得知,《序曲与舞曲》的曲调旋律借鉴自高山族传统民歌《爸爸去捕鱼》。本文结合高山族传统民歌《爸爸去捕鱼》中的语调分析其演奏方法:

结合图1与图3可以看出,《序曲与舞曲》主题曲调与《爸爸去捕鱼》的曲调十分相似,在这一曲调的演奏过程中,需要结合民族歌曲的热点进行演奏。在《序曲与舞曲》主题曲调中有4/4拍的两个乐句,在演奏旋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第一乐句的最后音与第二乐句的第一音属于同一音调,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注意气口前运用的音与气口后运用的音要保持一致,将两个音进行衔接,但是不能仅仅进行同音重复的演奏,在第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的演奏时,需要表达一种抑制的情绪,表达乐句的结束,而在第二乐句的第一个音的演奏时,要起到一个推动后面旋律的效果。在第一乐句最后一个音的演奏时需要将力度降下,但是手腕需要上提,采用指尖将音保留,给听着一种欲止未止的感觉,而在第二乐句的第一个音的演奏时,需要换一种指法演奏,然后将后面的音顺着不同的演奏方法一气呵成。

另外将这一曲目当中的舞曲主题演奏方法单独分析,舞曲相对于序曲而言较为负责,本曲目当中主要存在两种曲调方法,如下图所示:

该曲调为羽调式,旋律组合比较特殊,这种旋律的组合方式与西方乐曲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旋律组合比较整齐,按照古诗词的角度分析,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排列方式比较像素,旋律组合一般为4+4+4+4或者3+3+3。而这里的曲目中的旋律组合类似与长短句,旋律组合一般为4+4+5+5或者4+4+3+3。为了更好的探究其演奏特点,本文通过查询治疗,找到了一首类似旋律组合的高山族民歌《欢乐歌》,如下图:

从上文曲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曲调类型为4/4拍,而《序曲与舞曲》的曲调类型则主要改为2/4拍、3/4拍。这种方式使得舞曲更加富含跳动性。虽然应用了欢乐歌的曲调,但是并没有按照该曲调的连线标志进行演奏,在《序曲与舞曲》中将同样的曲调出现了两次,但是第一次出现时是采用单旋律线条进行表现,仅仅将乐句取进行区分,并且呈现出曲调的歌唱性。而在《序曲与舞曲》的演奏是可以参考《欢乐歌》的连线提示,比如在图:4曲调的第三乐句中的第9节、第10节、第11节与第12节,在演奏的过程中将乐句尽量演奏得较为平整,演奏者可以均匀的控制每个音调发出的音色,但是在第二次演奏的过程中,则可以参照《欢乐歌》的演奏方式,在第一乐句当中存在着气口,然后将这些气口在演奏时准确的表达出来,这种原本平整流畅的曲调变得活泼,充满了跳跃性。在演奏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由减弱到上升,而是通过乐句中的重音使得音乐情绪自然上升。

四、结语

《序曲与舞曲》是黄安伦创作的五首《中国畅想曲》中的第二首,该舞曲在后来的演奏中经常斩获国际性音乐奖项,如郎朗、岑伟健等均在国际音乐比赛中演奏此曲目获得头奖。《序曲与舞曲》中伴有显著的高山族民族音乐特色,其曲目特点常用五声性旋法、变头重复手法,而演奏特点则是衔接性较强,语句之间的衔接用同音表示,但是在演奏中则是先抑后扬,实现两个音句的过渡。而舞曲的旋律组合则是采用长短句的形式,如4+4+5+5或者4+4+3+3,与西方乐曲的整合的旋律组合有着很大的区别,显示出了民族歌曲的热情奔放、活泼自由。

参考文献:

[1]张斌.黄安伦《序曲与舞曲》的创作经过与命名前后[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6,(3):33-51.

[2]吴滢.黄安伦《序曲与舞曲玉》“指-腕-肩-腕-指”的演奏处理[J].科教文汇,2013,(28):140-141,150.

[3]刘刈.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2》节奏特点及演奏难点探究[J].音乐创作,2017,(9):124-126.

[4]黄飞.黄安伦音乐创作风格及钢琴音诗《鼓浪屿》[J].人民音乐(评论版),2008,(5):26-28.

[5]吴珂昕.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2)创作与演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