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4-06-03

梁可可

[摘 要]儿童出生3-6年是形成健康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幼儿的心理健康应得到更多重视。本文初步探讨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的提出了几点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办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对策方法;学前教育;3到6岁儿童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而3~6岁的学前儿童更是心智成熟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认知、调节和控制能力较低,极易受外界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这一时期,如果老师、父母能积极鼓励和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独创性和想象力,将对他们的认知提升、个性塑造和道德发展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受到更高的重视。下面,简要的谈三点看法。

一、深刻认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要身体健康,更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一名从事幼教的基层工作者,保护和促使幼儿健康成长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和义务。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智力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内在基础,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能取得长足进步。反之,幼儿则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最终限制自身的发展。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成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为今后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四化同步” 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是百年大计的根基,而幼儿园教学则是这颗苍天大树的渊源处。现在已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模式将很难实现现代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必将是强调素质培养和人格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浅析幼儿心理出现问题的诱因

经统计分析,幼儿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方式: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等社会行为问题;任性、自私、娇气、胆怯、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度幻想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等不良习惯;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学习上的问题;儿童多动症等。应该说,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心理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影响、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现结合工作实际,发现主要有以下诱因。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母亲怀孕时抽烟酗酒等;二是,心理因素。主要有需要和动机、情绪、自我意识等。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对低层次的生理需要相当迫切,对食物、水、睡眠、休息、衣着和运动等方面的基本生理需求就十分敏感,易突出显现;三是,社会环境因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或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或给其正常的心理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切实抓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方法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位增长的前提下,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结构与养教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增加了学龄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压力,致使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诱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呈现多发状。许多历历在目的案例告诫我们,维护与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师、家长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已演变成必须攻克的难题。作为素质教育金字塔最基层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把自尊、自强、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和创造性等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让幼儿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成为具有健康心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可用之才。

1.通过启发引导,把握幼儿的行为动机

幼儿的行为受动机驱使,而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的心理就会遭受挫折,从而影响幼儿的情绪和行为。科学预判幼儿的动机需求,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将幼儿不合理的需要引导到合理的轨道上,这是对幼儿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由于我们已是成人,对幼儿需要的认识和了解一般只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满足幼儿的需要总是缺乏合理的措施,但我发现在幼儿自主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些象征性游戏中,幼儿会自发地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心理上、情绪上的满足。因此,我建议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些象征性游戏中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把每个幼儿都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身需要的人来对待,使幼儿的安全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感的需要等都得到充分的满足。

2.通过合理评价,提升幼儿的客观认知

自我意识是使个性的各部分有机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如果出现不良倾向,就可能使幼儿发生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幼儿期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克服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的倾向,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如实时举办评选“小明星”、优秀小朋友等活动,就是改变以往由教师来决定的方式,把机会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选。同时,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你认为谁能当选小明星?”、“为什么你选他?”请幼儿说出选择的理由。也许有的幼儿说得不合情理,如“因为我喜欢他”或“她长得漂亮”等原因,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表现,有的幼儿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缺点,有的幼儿则只说自己的不好,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我们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具有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倾向的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尽可能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宽松、民主而又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同时建立起科学的健康教育觀念,并以此来引导幼儿家长,共同协调好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欣,《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育报,2015年6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