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活德育理论在初中生个人品德培养中的运用

时间:2024-06-03

廖志华

【摘要】初中阶段正式一个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养成的时期,在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因而在这一阶段也要求各位老师能够积极的行动起来,加强对初中学生们的教育,其中德育也是众多的教育门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本文主要讨论了将生活德育理论运用于初中生品德培养实践中的重要性意义,接着指出了目前在初中生个人品德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最后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出了将生活德育理论运用于初中生个人品德培养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德育理论;初中生;个人品德培养;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79-02

个人思想品德培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其是一门集合思想教育和实践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科目。不仅要求相关的老师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而且要求他们将这种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注意要遵循思想品德教育的导向性、阶段性和持续性。不要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思想传递和感染,同时也要注意引导,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将学到的理论身体力行的得以践行,如此才能夠使得初中生个人品德培养教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将生活德育理论运用于初中生个人思想品德培养中的重要性

1.可以有效的促进初中品德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的教育专家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对我国的基础性教育进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初中生的品德培养教育也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德育作为初中生众多的教育门类中的一种,在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作用[1]。而传统的初中生德育课堂上,一般都以理论化的教学形式为主,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拿去进行具体的实践。而将生活德育理论运用于初中生的个人思想品德培养实践中,使得对初中生的品德培养活动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实际。不仅有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化的教育和引导,更有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的实践和应用,所以说将生活德育理论运用于初中生的个人思想品德培养中可以有效的促进初中生品德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可以帮助初中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道德实践性能力

在传统的单向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下,没有学生的积极的参与和配合,所以在那样的模式下的思想品德培养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以来,极容易使得学生的理论教育和生活实际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进而形成所谓的“双重人格”。虽然有些学生理论上堪称道德标兵,但是实际的行动却大打折扣,做不到真正的知行合一[2]。所以将生活德育理论应用于初中生的个人思想品德培养活动中,可以有效的帮助初中生进一步的培养他们的道德实践性能力,在行动中感受到道德的魅力所在,从而帮助他们更加坚定的树立道德信仰,能够更加科学和理性地看待人生和社会。

3.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生活德育理论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树立起一种相对健全的德育教育观念,将德育的课堂和日常生活统一起来看待,从而使得教师在设计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加进去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将理论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一方面可以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和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老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有可行性,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理论性知识[3]。

二、目前,我国初中生个人品德教育中普遍性存在的问题

1.品德培养教育的内容太过于教条化和抽象化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许多的初中生接受品德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内在的素养,而是仅仅把其当成一种形式化的应试型教育。相应的教师也不能够全面而科学的看待初中生个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意义,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教条化的理论教育,使得品德教育严重的脱离了生活实际。这样一来,教育出来的学生只会一味的照本宣科,理论上头头是道,而行动上却言不符实,出现极为严重的“言”“行”分离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有“言”而无“行”的情况[4]。

2.品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其目的过于功利化

在许多学校为了促进初中生个人品德的养成,往往会阶段性的设定一些具体的目标,最后根据学生对目标完成的情况给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给出评定。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其初衷是好的,但是这往往并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德育目的。这样以来,学生往往会为了得到学校的肯定,而选择短期内压抑自己的本性,努力做好道德标兵,但是待评定结束以后,他们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形式的教育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见到效果,但是这种效果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行为并非发自本心,而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如此做,其实在他们的内心并不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这样的做的意义。

3.目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

就目前来看,可能由于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许多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都只是理论和知识的说教,只是单纯的就行理论的辨析和卷面式的考察,并且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时候也都单纯的以卷面成绩为唯一标准。这样一来,就会引导学生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对所学理论的具体的践行,久而久之就会从思想上认为只要理论掌握的好,行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所以说,由于目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法的单一性和僵化性,有时候会对学生的学习重心造成一定的误导,从而影响初中生个人品德培养的具体成效。

三、将生活德育理论运用于初中生个人品德培养的具体策略

1.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注意列举生活案例,发挥教育的导向性作用

要想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和生活的具体实践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将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生活场景有效的联系起来,多列举一些具体的生活性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领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意义。首先在情感上对于品德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教育才是有意义的[5]。比如可以列举一些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网络诈骗性案件,让学生看到这些诈骗行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伤害,首先让他们在情感上对那些不道德的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认识到那些恶劣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性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道德评定,正确的引导初中生进行个人品德培养

学校对于初中生的道德素质评定不能够仅仅的参照其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的卷面成绩的高低,还要兼顾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的表现,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能够认真的践行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只有有道德的行为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意义,没有行动的理论教学只会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进行道德评定的时候,老师可以观察一个学生平时在吃饭的时候是否注意节约,是否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否懂得合作,是否经常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同学,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很好的映射出一个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的高低。

这样一来也会使的道德素质评定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还可以对学生产生一个正向的引导性作用。

四、结语

生活德育理论是传统的德育形式的发展和进步,这一德育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且也很好的兼顾到了一个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能够将中学生的个人品德培养活动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有效的规避了过去的那种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得初中生的个人品德培养活动变得更加的健康和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淑燕.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9):27-29.

[2]张正江,陈菊恋.道德教育应重视培养“懂道德的人”——生活德育背景下知性德育的出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5):45-50.

[3]张舒惠.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

[4]李成月,侯冬发,段贻安.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0(31):34-36.

[5]包明光.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树立“生活德育观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11):70-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