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高年级语文不同文体教学方案分析

时间:2024-06-03

胡美玉

【摘要】众所周知,不同问题形式的特性具有差异性、且不同特性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可以说是文本教学中的常识。新课标指出:学生心理、生理、语言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不同,所以,其教学内容和方案也需要区分开来。对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立足点,对高年级,不同文体基本教学方案展开分析研究,以期可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不同文体教学;基本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33-0213-02

就目前来看,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期间采用的教学理念、方式都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习惯采用同种教学模式教授所有课程,违背了文本体制内在的规律和规定性,致使教学效率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作为小学教师,要想提高语文科目的整体教学质量,就需要结合学段要求,根据问题特征,制定相应的基本教学方案。本文以高年级为例,就不同文体教学基本方案展开研究。

一、叙事性作品教学方案

所谓叙事性作品,指的是带有叙事功能的文学作品,即利用书面语言表现一系列或一件虚构、或真实的时间。在小学语文中,本身带有较强故事性的文学作品,就属于叙事性作品。例如,童话、寓言故事等。在新课标中指出:“在阅读高年级中的叙事性作品时,需要了解故事梗概;在阅读后,可以将自己印象较深的人物、情节等表述出来,阐明自己对于这篇故事中某个人物、或某段情节的感受。”

例如,教师在讲解诸如《草船借箭》一类的历史性叙事文体时,需要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背景,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将故事内容简单复述出来。并引导学生阐述此类文章具有的共同点,以及我国古代小说具有的特点,从而在理解章回小说文体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导读环节,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在课堂教学期间,通过一些带有启发性意味的词汇,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理念和创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创作方式,从而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诗歌作品教学方案

同小学语文中其他作品相比,诗歌讲究语言的韵律,对学生想象力要求较高,是作者利用一种相对较为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新课标对高年级中,诗歌阅读、教学内容、目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大致意向,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描绘出诗歌表达的情境,体会到作者的美好理想。由此可以推断,诗歌基本教学方案为:首先,了解诗歌基本意境,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诗歌描述的情境,明确诗歌想要表达的观念;其次,引导学生熟读诗歌,达到能够完全背诵的效果,让小学生了解诗歌内涵,培养其文学素养。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属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两个诗歌,在对二者展开教学时,需要先分开讲解,而后展开对比,进一步深化小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在讲解《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应重点分析人物表现、诗人的写作顺序;在讲解《示儿》时,则应当启发学生理解是坐着的理想,同现实生活间的矛盾,以便更好的体会是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说明文教学基本方案

说明文指的是介绍、解说事理、客观事物的文体形式,在小学语文中,说明方法主要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几种[1]。在新课标中,对高年级提出的要求为:在讲解说明性文章使,需要抓住重点、要点,明确文章基本结构。在教学此类文章时,教师应当采用以下策略:

1.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明确文章说明对象,通过阅读作者在文章中同说明对象有关的句子,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了解相关知识。

2.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以便能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相关道理也能够更加的通俗,便于小学生理解。

3.帮助小学生理顺说明顺序,把握作者的基本思路,了解说明对象基本特征,以此来把握文章的整体架构和基本内容,从而更好的学习说明文[2]。

四、非连续性文体基本教学方案

非连续性文本,指的是借助不同形式,对语文知识素材进行组织后,形成的一种文体形式,在阅读此类文体时,学生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学习策略进入到文本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明确这些素材采用此种建构形式的根本意义。在小学语文中,目录、图形、索引、时间表、地图、清单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3]。在新课标中知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要赋予学生可以从组合材料中,找出具有一定价值信息的能力。因此,对非连续性文本来讲,其基本教学方案为:一是将文本中的图文信息进行整合,从中找出有用信息,了解图文想要表达的根本信息,以便能够快速得出相关结论。二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基本意思,根据学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按项目阅读,最终对选择出的信息,同问题进行比对,确保学生可以得到有效信息。3)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了解文本基本意思,准确找出其中的关键项目,最终使学生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准确判断。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来讲,其在对高年级中,不同问题展开教学时,应当制定出基本教学方案,注重教学期间,对学生想象力、思路、学习习惯的引导,而不是使其以文体分析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尊重不同问题教学常识的基础上,立足于该问题所处学段的基本教学要求,在遵循文体特征、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某类文体知识,形成相应的文体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小毅.小学语文高年级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5(6).

[2]陈苗.小学语文科文体知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3]杨一囡.积极语用下的文体分类——以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为例[J].新课程:上,2015(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