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宁德禹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实施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主要是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以一定的要求、原则为基础,对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学习生活实施有效的管理教育工作。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且应该成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就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83-02
对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有效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小学生更好的适应学习、社会环境,对于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民主、团结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以确保学生个性发展与群体发展处于互相协调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方法陈旧
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仍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教师的权力过分集中,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仍然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管理方法主要为压迫法,久而久之,势必加重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压则灵,不压则反。这种主要依靠教师权威的管理方法,使得班干部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班干部的管理力下降,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管理下的无形压力。或许依靠教师的权威管理短期内对于班级的管理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良性班级管理的统筹。
2.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学习成绩看做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所以,在评价一个孩子时,教师往往先把学生成绩看作是基本的评价标准。这种注重成绩,忽略学生的能力及情感发展的评价标准,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片面性,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不可避免地采取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成绩的班级管理机制,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带有一种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会让教师忽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其他能力得不到开发,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这会限制学生的全面良性发展。教书育人,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关注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3.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当前大部分的教师觉得班级管理工作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仅有少部分教师重视班级学生能力培养的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很少有班主任重视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超过一半的班主任觉得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然而,教师必须要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跟着学生,不可能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因此注重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班主任管理观念,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课程由传统走向现代,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一贯制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需要。班级管理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为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创新意识,通过改进班级管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与成才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将培养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在集体中担任满意的角色,使他們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班集体做出了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另外,还要设法在情感、态度、人格等方面积极影响他们、鼓励他们,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2.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班级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属于管理者以及组织者,其一言一行均会影响小学生。因此,班主任要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全面发挥,确保学生积极情感得以有效培养。另外,班主任要理解、信任以及尊重学生,以学生思想作为基础,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如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行为,班主任要给予批评教育时,还需要对学生自尊心给予全面考虑,对学生人格进行尊重。同时,班主任要以爱护、关心、真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确保学生对于班主任的关爱、班集体的温暖可以良好的感受。当然,在以学习为重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各种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自治能力
儿童心里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智的不成熟性,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极大塑造作用。班级管理中加强思想教育,给学生提供良性的引导,可以树立起孩子们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马列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重要思想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把养成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品质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甚至启发、推动和指导他们自我管理,成为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自治能力。
三、总结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班主任作为社会新人成长的引路人,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除了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外,还需要教师满怀对职业执著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并施以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有所收效,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春辉.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52-53.
[2]胡美玉,李珍连.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05):2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