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4-06-03

唐秋香

【摘要】小学是教育初级阶段,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局限性较大。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水平不同,导致作文教学偏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推动作文创新,提升语文作文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素养。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进行探究,深层次剖析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寻求创新对策予以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创新实践;写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27-02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局限性突出,严重影响到教学成效,制约学生学习发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由于教师理念陈旧,教学缺乏新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缺乏活力,严重制约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不知道如何下笔,头脑中缺乏一个整体认知和结构,更多的是根据例文仿写,拼凑而成,不利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实践,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均需要同步创新,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加强对其研究,可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重要性

分类指导教学主要是一种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有针对性提出不同的学习标准和学习要求。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学有所成,提升学习效率。分类指导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性格、智力和品质因素差异,分类后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期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为教育重点和难点所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1]。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成效偏低,尚未达成这一目标,在作文写作中未能充分融入自身的真情实感,通过模仿和抄袭进行作文写作,尤其是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为学生的作文抄袭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严重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正是这种一刀切的现象,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有效性不高,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所以,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在后续的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寻求合理对策予以实践,满足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题材空洞,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充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填鸭式灌输,写作兴趣缺失

在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却未能予以高度重视,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分配课堂时间[2]。教师过度重视作文整体结构安排,强制性的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悖,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逐渐丧失,作文写作创新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主观能动性缺失

在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应该作为课堂主体存在,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过分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强制性的将理论性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學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主观能动性缺失,甚至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式听从教师安排,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便是遇到不会的问题仍然不敢寻求教师的解答,师生之间沟通不畅,存在隔阂,这样的教学环境变得十分死板、空洞,教学成效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3]。

3.作文内容和生活联系不充分

在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作文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同时融入情感思想来形成一片完整的作文。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高效学习知识的同时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当前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重视程度不高,过分强调思想的深刻,却忽视了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文章,将变得空洞、无趣,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背离,是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三、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有效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应该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使学生能够朝着不同方向努力,切实提升写作能力和教学成效。在实际教学中,分类指导方式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突显出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提升教学有效性。诸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时,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阐述阅读文章后的感悟,勇敢的表达自身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看法,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对小女孩的遭遇默不作声,拒绝买小女孩的火柴?将自身的阅读感悟和实践感悟整合在一起,凝练成一篇文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作文内涵,赋予作文别样的生命力和活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差异性

学生个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学习中这种差异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师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学生个体自学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的同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进行指导。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为突出,仅需要教师稍加点播即可了解文章主旨内涵,而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针对性的讲解才能理解文章内容。所以,为了确保每一个层次学生均可以学有所成,掌握新的知识,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应该分层针对性的指导,分层推进和分类指导,达成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必将回归生活。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首先,鼓励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结合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在长期观察和学习中,将自身感悟切实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喜欢收集标本,针对此类同学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收集标本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表述出来,通过文字灵活组织,形成一片更具内涵的作文。部分学生喜欢观察气象,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情况,将观察情况记录下来,作为后续写作素材,逐渐形成爱好和兴趣,对于学生自然事物观察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观察生活中思考和分析,融入自身情感元素,形成一片更具真情实感的文章。

其次,强化素材和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贴近实际生活提炼素材。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实际生活的事物感受不深刻,在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对于作文主题思想如果要求过于深刻,可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无法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贴近实际生活,锻炼自身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融入真情实感,写出更具真情实感的作文,提升分类指导教学成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贴近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融入自身情感思想,写出更具生命力的文章,提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晋万丽.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J].才智,2016,26(25):149.

[2]薛枫.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开展及分析[J].考试周刊,2016,11(68):51.

[3]陈爱华.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23(1):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