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时间:2024-06-03

【摘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能够夯实学生的从业实力,是终身教育的需要。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是很好。为此,大学语文教学需要尝试改革。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效果;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32-02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同时,大学语文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能够夯实学生的从业实力,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是很好。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革。下面把自己几年来的做法总结一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内容改革

任何一本大学语文教材恐怕都不可能是“完善”的,教学中,没有哪本是完全得心应手的。如果严格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也觉无味。教师因该具有充分驾驭教材的能力,灵活处理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是指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即使使用同一种教材,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可以有不同层次。例如同样的教学内容,对语文素质较好的班级,可适当提高教学目标和难度,对语文素质偏低的班级,则可根据情况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和难度,不搞一刀切,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教材学习中中得到收获,使能力得到培养。

(二)整合性

所谓整合性是指对教材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目前看来,大学语文教学时间有限,任何一部教材所选内容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所有需要,任何一所院校也不可能把教材所选内容全部讲完,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三)现实性

所谓现实性是指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置适宜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避免对教材进行“高大全”式使用。例如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就应着眼现实,确定适宜的目标,在学生愿意接受,能够接受的基础上,來发挥教材的作用,尤其对高职高专类学生来讲,还应该考虑“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文本的阅读来思考我们的人生和时代。如果不顾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设置过高,对教学功效预期过大,教学内容安排过全过多,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反而会因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过于遥远,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放弃或逃避对教材的接受。

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我在研究了学情之后,从培养目标和大学语文的性质作用出发,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打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体例,确定以史为线、以专题带作品、点面结合的内容设计理念,再结合课程目标,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的内容非常丰富。整体组织上,以史为线,按照文学史的脉络安排6个模块。再根据课程目标及模块特点制定模块目标,在每个模块下再精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确定共12个专题,以专题带作品的方式,实现点线面结合。教材中的选篇只作为个例,根据学生专业情况适当加入其他作品和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改革

学生求知欲、自制力、意志力、自信心、创新精神等方面存在问题,文史知识了解不够,文学鉴赏能力较低,文言文知识浅薄,写作能力较差。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很难对课程感兴趣。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一)教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此,重点列举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多媒体音像的声情并茂的吟诵,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才能。

2.悬念设置法: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闻一多评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它的独特之处,那此时设置一个悬念:“它为什么能得到至高的评价?”这个评价和学生的认知有强烈反差,他们的眼睛一下就瞪圆了。然后顺势把这个问题作为鉴赏这首诗歌的线索贯穿整堂课,牵动学生深入教学内容。

3.讲析点拨法:具体到诗歌《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一些其他人所发的感慨,稍微点拨一下,同时对学生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和启发,最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掉问题。这种方法都使用会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1.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闻一多先生和李泽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都有过评价,但二者的观点存在分歧,于是在解读完此诗后,可以安排学生就两位大师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既巩固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2.诵读法: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3.对比阅读法:很多同类题材的作品或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都很适合拿来作对比阅读,能理解的更深刻。例如: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比阅读。

4.自主合作探究法(展开介绍)——尤其是分组讲课法,开学之初根据人数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讲授一篇作品。全组同学群策群力,提前精心准备,推荐一名代表到讲台用20-25分钟的时间讲授。之后,其他同学和教师分别点评。这种方法比较新颖,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精神。endprint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和PPT。这样的课堂相当于是静态的。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第一,本课程的授课全部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图像、声音资料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信息量,拓展了学生视野。

第二,本课程授课利用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甚至手机短信,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课外沟通,與学生进行教学交流。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的原来的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分别占30%和70%。

高职高专生源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制力比较欠缺。基于这种学情,本课程的原来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原来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分别占比30%和70%,比较注重卷面成绩。改革之后,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别占比60%和40%,更注重动态评价,这样关注的是学生现在如何而不是他过去怎么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通过人文知识大赛、大学生辩论赛、朗诵比赛等各类比赛的组织与参与,推进文化素质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将文化素质类课程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

按照比赛的要求,在校内面向全体学生举行选拔赛,激发每一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助于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大赛的要求,有意识地将有关人文知识和特定的表现形式融合进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比如,人文知识主要侧重在国学一块,这是大学语文的重头戏;形式上要求有朗诵、表演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得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朗诵、演讲、话剧表演、辩论等等,课上辅导学生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等。以比赛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万荣.浅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30):102-102.

[1]李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1):135-135.

[1]张智明.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J].语文学刊,2014(11):105-106.

作者简介:

吴静,女,1982年,北京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语文)。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