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渭南地区义务教育小学段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情况现状研究

时间:2024-06-03

王渭刚

【摘要】作为人才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基础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前提与根基,其对于人格的初始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究渭南地区义务教育小学段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现状,并通过对于学校、教师及家长的调查分析目前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小学段;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渭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77-01

基础教育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为获取更高教育和学问而在前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这样描述:“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养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的顺利实施开展有利于培养多维度思考能力的构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形成终身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目前渭南地区义务教育小学段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使用情况,包括课程设置门数、设置课时以及教材使用情况;同时,通过对于学校、教师、家长的调查,分析目前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结果

1.对于小学课程设置门类数量及开设课时现状

目前,渭南市大多数小学开设课程门类为10-11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健康等,其中多数学校将还在课表中设置阅读、作文、写字课。课时方面,除早读4课时和班队会1课时外,数学7课时;语文、英语每周3课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作文各2课时、阅读、信息、思品、健康、写字各1课时,共计每周28课时,符合义务教育段小学所规定的26-30课时的要求。

2.对于教材使用的情况调查

从教材使用的情况调查来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的看法也存在一些差异。学校及教师认为现行教材整体使用情况较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循序渐进,但多数家长指出现行教材中除了核心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外,其他教材的利用率不够,个别教材(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传统文化读本、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都发,但却未见使用。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关于课程设置

调查中,多数学校行政部门表示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太多的自主权,现行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要求开设,只有在保证规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其他校本课程或特色课程的设置。但由于课时本身有限,加之社会升学压力影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依旧向传统基础学科倾斜。因此,忽略了地方特色课程开设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对于课程设置要求中所列出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不到位,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有些教师甚至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知半解。并没有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所提出的“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同时,部分课程由于受到学校师资、硬件等因素影响,一些特色学科课程缺乏相关专业教师,部分课程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既定的开设要求,开设质量较低。部分教师也指出小学课程门类较多,单科课程太多、衔接性不够,课程整合性不够。

2.关于教材使用

多数教师反映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突出了知识的生活性与趣味性、简单明了,更接近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提高了对学生动手动脑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时代精神;但也有部分教师持怀疑态度,由于新版教材弱化了知識的系统性及理论性,将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完全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思维抽象能力,也从另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新版教材打破了原有的按照知识模块划分教材内容的方式,将模块知识按照难度等级进行划分,编入不同年级的教材之中,从一方面来讲,更加符合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但另一方面却割裂了知识的整体系统性,致使教师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很大时间帮助学生回顾基础。

三、建议

1.加强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地理、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的处理上也应该有所差异。因此,在保证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展以及保证基础课程设置的前提下,课程设置应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尽力加大对于特色课程及校本课程的研发,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同时,给与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研发具有特色的课程辅助教学资料,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课程更加切合当地和学生的实际。

2.加强除核心学科外的学科教学与研究

除了核心学科外,其他学科都是国家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这些学科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租用并不比那些核心课程差。因此,各学校要足够重视,各学科都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较高的专任、专职教师,甚至可以采取专任兼职教师来解决个别学科没有师资的问题,优化师资配备,争取做到专业课程专任讲授。如,从医院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定期为学生开设卫生与健康课程,从环保部门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此外,尽量在学校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加大基础教学设施投入,改善硬件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开设条件。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材使用质量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材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方式。教材知识的更新需要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实际教学观察中,很多小学教师仍沿用旧的教学方式,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注入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往往成为单向式,虽然比起过去,师生的互动明显增多、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但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启发性及创新性的培养。调查中多数教师表示很少参加教材培训,对于教材如何把握、如何处理、如何教授很多时候都是靠着自己摸索因此,对于教材方面的培训以及教学方法的培训是提高教材使用效果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建议省市教育部门及学校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对于教材的培训,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方式,在培训中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其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课程设置改革方案小组广东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现状调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99.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2001.

[3]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

[4]马强小学校本课程内容设置调查及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3).

[5]吴美燕解读中国基础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6(1):39.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