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娟
【摘要】良好的学习教学的习惯要从起始年级抓起,要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初中后也才一能进步学好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5;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82-01
一、影响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原因
1.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
虽然小学数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初中的各部分内容都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学习的。如有理数、方程、函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证明、统计与概率等。有一部分学生对小学的概念和计算技能没有很好掌握,影响了初中的学习。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小学的数学课时足、容量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行多次的练习,很容易掌握;而初中的课时紧,课容量大,题的类型变化多端,侧重的是学生方法上的渗透,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及思维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经常采用谈话法、演示法等一些直观、易懂、形象的方法;而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普通中学的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初中教材是在小学教材基础上的发展、扩充和深化。小学生学习算术时以数字运算为主线,计算能力是小学必须培养的一种主要能力,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了解和形成的。初中教材系统介绍了数、式、方程、函数、平面几何等知识,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应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能正确进行逻辑思维,培养探讨数学的能力,逐渐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怎样做好初中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小学与初一联系密切的是有理数、整(分)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初中阶段数学教学首先是有理数概念的扩展,它是在小学的自然数、零、分数(小数)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数概念的深化和扩展,是认识的一次飞跃。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代数,遇到的是表示数的字母和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及描述它们之间的数学语言,准确处理好这一关系至关重要。要紧扣小学知识的题例,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尽可能地联系实际来阐明理论。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自然地、正确地理解理论的实质,较易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2.渗透数学思想,注重数学思维的衔接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灌输”,而需通过“培养”训练而成。小学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思维要有方向性,思维要有根据,不能胡思乱想如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案,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方向很明确。思维要有灵活性,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但不强求统一,鼓励学生择优最佳方法。
3.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初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的章节内容教学,可采取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以及自觉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以身作则,即教师在解题规范上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
5.把握好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
我国现行学制的初中学生一般是十三、四岁,在生理上,正处在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小学生相比,多数初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6.学法上的衔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学习方法来看,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中学生阶段,越来越多的知识是通过学生阅读教学课本来巩固和加深的。因此,把初一代数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起点是十分必要的。坚持课内阅读:即课堂上选择适宜学生阅读的一节或一段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需求,合理地安排学生阅读时间,并针对教学的重点,将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的思考题,这样,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
7.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初中教师除认真钻研初中教材和大纲外,还应自觉学习小学教材和大纲,了解小学对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这有助于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結合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大纲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小学向初中数学教学的平稳过渡。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合理衔接和过渡是教师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要求,理解新教材及数学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根据小学、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尽快完成过渡,尽快适应学习。
参考文献
[1]宋运明.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崔英梅.课程组织的量化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边志君.初一和小学数学学习衔接存在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刘玲.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