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4-06-03

杨小华

【摘要】新课改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历史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要巧妙创设师生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模式,历史教师的角色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84-02

新课改体现在历史课堂上就是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就使得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精彩起来。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于是教师原有角色不仅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补充新的角色,这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一、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首先,历史教师应由重结果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传统的历史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活动主要是讲述、板书和念课文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事实,课堂中的问答多半也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历史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角色,这样的历史教学必然遭到学生厌弃。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聰明才智、形成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历史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历史教师角色已不能再是结果的灌输者而是应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

其次,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的情况,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惰性,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再次,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知识的传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另外,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接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这样以来师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教师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在师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以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创造性才能得到解放。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要和教师共同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赏、共享,以实现师生的相互改造、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

大教育家张伯芩说过: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把知识注入生命,引领他们到美好的科学殿堂去遨游,点燃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取新知,绝不能把他们当作是简单的知识容器。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勇气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都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只有教师首先转变思想、转换角色,才能真正地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才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新课程给老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只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在实践中反思,惟有不断地反思,才能正视现实,才能以开放的心态,革故鼎新,完成角色的转型定位,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任。历史教师在这片富有特殊意味的田野上耕耘、播种,收获,我们有责任让历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而历史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庆军.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生本教育”模式的实施探索.2006.9—2007.7.

[4]张美娟.浅谈生本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读与写杂志,2009.9.

[6]吴全华.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与绩效[J].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7]陈芳.生本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