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不变应万变

时间:2024-06-03

孟飞

教学改革,追求“有效教学”为宗旨,这也是小班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的原因。其原生形态为班级授课制,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故小班化的优点就更不用说。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班化教学则成为目前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笔者通过查找大量资料和学习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理念,认为提高数学课堂小班化教学,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绝对可以遵循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现将其总结如下:

策略一、抓住学生起点 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知识量化,更多的是指充足的课前准备。笔者认为:课前做到以学生的学情为准备基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愉悦情境 促进自主学习

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景。数学小班化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从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重组教材,创设探究情景。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建构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能力。

(二)优化课堂设计 启发带动学习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优化“启发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小班化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衔接性。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反映它们的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教师应巧设启发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灵活性。教师在小班化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再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上,达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

策略二、借助教具学具 注重课堂实践

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大背景下,重视小学数学活动则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列入了各地区的教研计划,并列入课表。笔者认为课上小班化中使用的的直观性小班化活动,如演示、操作、幻灯片、学具使用等是数学课堂上重要的小班化实践部分。

(一)幻灯、投影操作

幻灯、投影作为常规小班化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这与它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

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小班化内容,如照书本插图或模型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假如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则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学具使用操作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小班化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通过学具操作等活动促使学生学好数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操作中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结论。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学具操作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意义,因而小班化中,以自己的演示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也有的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我们称之为“教师的脑,学生的手”,即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模仿性地动手摆一摆,表面上是学生在操作,实质上并未达到操作的真正目的。

策略三、不断反思总结 重视课后思考

(一)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有效

曾几何时,做作业成了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程序。教师、家长根据这些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久而久之,作业就成了学生的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投入的活动。学业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都跑到哪里去了?这不得不引起老师们的反思。

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小班化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句话向我们表明观点: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今后更好的用数学服务的,它是数学小班化活动的结果。

(二)后进生转化是否及时

当前,在各小学发现了很多后进生,笔者认为教师课后及时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过程很重要,也很复杂,笔者罗列了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师爱。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后进生更是如此,实践表明,只要教师把爱的情感倾注到后进生身上,就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其次是环境。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外因。在同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密切合作的同时,要做好后进生周围同学的工作。使他们处在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集体中,使他们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最后是方法。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钥匙,我们应根据后进生缺少正确学习方法的特点,精心设计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和小班化形式。

数学人都知道学数学说到底就是培养我们的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所以我们的课堂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展现在孩子面前,为其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积极探索与思考。从而减少无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资源网 数学论文, 2007.10.14

[2]刘国莲.学案导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5 第11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