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生态学下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及要求的思考

时间:2024-06-03

乔廷慧+王晓霞+李剑眉

摘要:本文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涉及的层面。从生态客体、生态主体两个角度分析了教学目标及要求与现实的差距,并进一步阐述如何构建教育生态平衡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

H319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教育生态学概念首先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于1976年提出,倡导将教育放置于周围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中,研究其同各种生态因子(限制因子、非限制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与机理。以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多元化的体系,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

兼目的性的教育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有内外之分。内在表现为育才,外在表现具有社会性,即:培养个人对文化的认知、完成社会化、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等。教育的生态平衡是教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把握平衡规律,从根本上认清其存在问题的实质,以达到教育生态的平衡发展。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及要求概述

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须适应时代需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英语尤其是听说能力为重,从而实现语言首要的沟通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兼以提高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挖掘自身的兴趣和无需提醒的自觉的能力(学习力),以适应未来踏入职场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自身的考验。

时代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国际化的增强,所有良好的沟通、信息的传递以语言的交流为先,这为公共英语提出了时代背景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应用技能,将这门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有效地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是教学的目标。因此,各院校应本着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职业需求和发展,而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达到学以致用,突出技能训练的目的。

三、教育生态学下教学目标及要求涉及层面

为什么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语言的功能是什么?有种论调在相当多的人群存在,即认为是学习一大堆单词和语法规则,单词越长、语法规则掌握越多越有成就感。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语言是用来交换思想,进行交流的。因此,学习一门语言的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操练说出它来。毛主席说,反复操练是非常必要的,你越多地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它们就变得越自然。这种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即强调以听说为基石,在职场环境下培养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教学要求中针对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分较高、一般、基础三个大层面,就听、说、读、写、译五个角度加以说明。强调学生无论在单词、词组还是语法方面都应掌握并能将其运用于口头、职场交际。对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达到基本听懂,并能有效交流的水平。具有对一般题材和与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基本读懂且理解正确的阅读能力。写作方面,要求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及简短应用文。具有正确理解一般性题材文字与业务材料、以恰当格式译成汉语且译文达意的翻译能力。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较目标及要求尚有差距。目标所强调的交际能力为当前学生最薄弱的方面。

四、教育生态学下教学目标及要求与现实的差距

1.生态客体

(1) 社会环境即教育模式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院校专业课设置日趋成熟,而公共英语课程的安排在实用、针对性方面则存较大差距。以精读课本为主,重阅读书面英语,轻语言的实际应用技能,尤其是听说技能。将大量课时用于纯知识的讲授,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发挥,课堂气氛整体较沉闷。将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忽略语言学习是持续的过程,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沟通、交流,即听说能力。而现有的英语考试几乎不涉及说的环节,听力占考试的比例也偏低。长此以往,造成学生既搞不懂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哑巴英语的尴尬更令其无法用英语在未来职场环境中有效沟通。

(2) 规范环境即教学内容的问题

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是教学目标,而英语教材内容人文性文章比重较大,内容偏陈旧;与实际接轨的内容涵盖不足,忽略了学生作为年轻人追新求异的特点,对新奇事物的渴望。重单方面的知识教授,课文冗长,课后练习偏多,一定程度误导了学生依赖教材、依赖老师的导向。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课堂参与性不强,兴趣不高。精读教材与听说教材分立,之间缺乏连贯性。听说课程课时偏少,学生大量时间用于阅读,说的技能得不到锻炼,听的能力与教学目标相距尚远。英语的应用性难以体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结束,学英语的过程亦告结束。

(3) 学校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很多课堂呈现的还是黑板、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原始状态。落后的教学设施难以满足当前办出特色教学的要求,教师可利用教学资源匮乏,制约了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课程的考评一般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而以书面能力为主的考试,其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即注重英语的读写能力,忽视语言作为沟通、交流方式最主要的应用技能,即听说技能得不到充分体现。这种评价方式一定程度地误导了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理解,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做题、概念分析,为了考试,与教学目标及要求产生极大差距。

2. 生态主体

(1) 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伴随扩招的进行,学生人数激增,大班授课令本就任务繁重的公共英语教师更超负荷工作。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齊,融精读、听力、文化意识等全方面、多角度授课内容兼顾,几个教材备课于一身,除授课外科研课题任务的要求,使教师难有机会与精力接受进修、培训。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巩固知识而非学习创造性新知识为主,忽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不能将其独立思考有机地融入课堂,从而制约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美丽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唯有心怀兴趣,才能享受过程,学会耐心地等待成果的到来。而宽泛的入学门槛,令高职院校学生入学英语基础普遍偏低,长期中学英语教学重书面阅读、语法概念分析,轻听说能力培养的不良习惯根深蒂固,以考试为杠杆的教学模式的导向,都极大程度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造成障碍。

五、如何达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育生态平衡

1.生态客体

(1)社会环境的改变即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教学中改变以精读为主,重阅读书面英语,轻语言的实际应用技能的模式。增加听说技能的培养。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遵循实用、够用原则,设立系统的情景口语内容。笔者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景口语内容。从基本沟通、出行、就餐、购物、态度观点、心情、校园情境、爱情、在图书馆、聊天、工作情境、出游、医疗、享受公共服务等相关情境使学生练习生活场景口语。通过日常生动的对话发挥语言实际应用,即说、沟通的功能,让学生感到英语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亲切、实用。

(2)规范环境的改变即调整教学内容

选用专业性、实用性强的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良好导向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增加多种生动、有趣的环节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改变旧有的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充分利用英语作为语言类课程包涵的多角度知识面,推荐学生接触优秀的英语影视剧,从而全方位感受影视这门综合性艺术的魅力。针对学生作为青年知识层群体喜爱接触新事物的特点,鼓励其多收听英语电台广播,欣赏英文歌曲。提高听说环节的比重,采取情景对话的方式鼓励学生从简单的句子入手,循序渐进张开嘴练习,以增强其说英语的信心,达到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与学生有效地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哑巴英语的尴尬状况。根据教学课时量分阶段由短到长、由浅入深,系统地扩充英语名家名篇赏析环节。让学生于字里行间体味经典,体味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经过时间检验而留存下来的作品的魅力。从点滴做起,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流连经典、陶醉经典,提高其人文素养。

(3)改善学校环境

高职院校需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一个相对较封闭的小生态环境。先进精良的语音设备,良好的教室环境,无疑会为学习英语创造高质量的外部硬件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教学本身是个教书育人的过程,剔除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重书面、轻应用,尤其是轻听说能力的考核模式。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学生体系,既注重教学结果,又注重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体系中实际应用能力占相当比重的杠杆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重视听说即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

2.生态主体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将班级规模调控在课堂生态环境与生态因子适度的范围,减小扩招引起的班级人数过多造成对教育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学历层次,将课时量和教学任务调控在适宜的范围。增加教师的培训、进修机会,开拓其专业领域视野和知识面,提升其教学素养与科研能力。

(2)调整、改善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

当前科技的发展惠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需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状态分层教学,使其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最大程度地提升英语水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取开放性的生态系统,拓展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途径,学以致用。增加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锻炼机会,提高其听说技能,为将来迈入职场储备充分的英语知识能量。

六、结论

遵循教育生态学倡导的人与环境和谐、平衡状态的理念,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改善学校环境等生态客体因素。解决教育生态体系生态主体因素面临的诸多问题,变生态失衡的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以其达到教育的生态平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力,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4]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年)[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黃远振,陈维振. 课堂生态的内涵及研究取向[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6]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