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华伟
【分类号】G63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家乡,从农闲时离开耕作的农田、山林到完全离开,涌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成为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农民工”,同时拥有了一个很中性的称呼“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走出山沟,走出穷乡僻壤。也许为了生计,也许为了下一代,也许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成了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外来人员子女人数也逐年上升,这些孩子根在乡下,长在城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他们倍感新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德育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郊,现有班级36个,学生1654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85%以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条件欠佳、社会地位低下、文化素养偏差,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本土人群对他们的排斥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自卑、敏感和偏激等消极心理,因此在行为上容易表现为两种极端:部分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失落感,从而更加胆怯消极,部分孩子由于家长的无暇照顾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自己变得粗野蛮横,礼貌缺失,个别学生长期处于压力之下无处宣泄导致出现偏执心理。但是这些孩子由于家长工作忙,经常要自己独立生活,因此多数生活比较节约,自立能力较强,能吃苦耐劳。因此,如何帮助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以鼓励教育为基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德育实践
(一)创设民主的育人环境,让孩子在鼓励中找到提高自信心。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用道德引领智慧,践行公民教育。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成就一个学生,造福一个家庭。各个班级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班级文化,如“向日葵中队”、“小小雏鹰中队”、“翰林中队”等,各班有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通过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名言伴我行、品格系列主题月等活动,建立交流平台,设立评比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班级风貌健康向上,蓬勃发展。学校开设了多个社团课,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门社团课上课,从而在兴趣中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现读五年级的唐小琪已经辗转换了3个学校,三年级时来到本校。看起来文弱腼腆的她经过努力,顺利地成为了学校机器人社团的一名成员,每周都有机会学习机器人课。在这里,学习的气氛很轻松,孩子们和老师像朋友一样一起探讨,交流,尝试。小琪说:“我觉得机器人课程,不仅带给我以前没接触到的高科技,而且教会我们在小组里要学会各取所长,团结合作,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的探索尝试中,我们不再害怕失败,而是勇敢地面对它,并且想办法去成功。” 唐小琪的进步,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班主任罗老师说:“唐小琪在三年级开学时转到我们班上,第一次考试语文只有60多分,现在已经进步很多了,每次都在94分以上,去年期末考试考了98分。”以前没上过英语课的小琪现在能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了。班上的同学也感受到了这个女孩子的变化,都说唐小琪变得勇敢了,刚转来时上课都不敢举手,现在发言很积极,课外还和同学们一起排练班队会节目,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正如小琪自己所说,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她变得不再拘束,从而敢于大胆地展示自己。
(二)教师以身示范,做好孩子思想和感情的沟通者。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習惯不好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行为鼓励,将给学生带来表率和导向作用。“行为是一面镜子”,在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一言一行从自己做起,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班主任,经常要面对班上的很多突发情况,我班上一个学生,由于家庭重在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没有正确关心孩子的心理,导致易于偏执,有暴力倾向。在班上他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一次又一次被学生告到我这儿来。很多时候,当我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情绪不能自控的时候,我总是强迫自己让学生先回教室上课,等冷静下来再处理,努力不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过头话,伤害他们。对我这样急脾气的人来说,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很多次,当我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我都想狠狠地批他一顿,然后由他去,因为那样太解气了,每每这时,我都不停地对自己说:“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会如何对他?”还无法说服自己时,我就再问:“假如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这样,你希望老师如何对他?放弃他吗?”面对这个学生时,我也给他讲老师当时的心理变化,让他感受到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是要学会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使其明白道理,从中受到教育。这时的孩子较为冷静,能听取老师的意见,知道老师是爱护他的,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了。
(三)建立家校联系,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全面发展
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终身的教育者。父母只有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才能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校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家长开放活动,深化家校沟通。通过家长会、教育咨询等方法,及时交换信息,研究对策。学校举行各种家校开放活动,如定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体会教师工作艰辛与无私付出,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成长过程。另外学校举办德育活动和主题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如少先队主题活动,班级文化展示,才艺展示,亲子游园等,让家长在互动中增进家校的沟通。学校的特色活动——家长论坛,也是一个家校联系的好途径。每个年级每学期都会做组织丰富多彩的家长论坛活动,让家长孩子老师齐聚一堂,探讨生活、探讨学习、探讨社会,让孩子和家长都倍感幸福和满足。
在进城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总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进入陌生的校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但是只要有老师温暖的眼神和同学们开心的笑脸,就能让这些心存怯意的孩子们逐渐放松,逐渐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里。我们提倡用鼓励教育来消除城乡孩子的心理差距,让孩子通过体验平等与感受,树立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真正缩短外来孩子与本地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