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液晶“三明治”是必需品吗?

时间:2024-04-24

刘步尘

中国面板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是变好了,而是越来越严峻了

2006年12月28日,京东方(000725,SZ)、广电电子(600602,SH)、广电信息(600637,SH)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北京的京东方、上海的广电系、昆山的龙腾系,三方股东拟以各自拥有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进行整合,在2007年6月30日前达成一致。

一旦三方合并成功,将可能成为中国电子业的最大公司,并对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业界造成威胁。这自然引起日、韩与台湾业界高度关注,并抛出种种唱空之调。

2007年1月底,有台湾媒体称,在大陆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政府将持股36%,成为最大股东,上广电、京东方及龙腾光电则分别持股30%、27%及7%,预计2007年第四季正式合并。如果TCL与夏普(Sharp)合资建7.5代液晶面板厂,海尔收购飞利浦所持有LG飞利浦(LG.Philips LCD)的股权,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将大跃进另一分水岭。

在此之前,中国企业要不要进入、如何进入面板产业,一直存在不少争议。已有的少数几家面板企业经营不景气,实际上加剧了这种争议。现在,被议论者试图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实施产业自救,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中国面板产业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大陆必须建独立的面板产业

当平板显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经济、国防及日常生活中的时候,平板显示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战略产业,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生活,还关系到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

然而,在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上,中国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尴尬:一方面号称“全球最大平板显示产品生产基地”,一方面是平板显示产业链条残缺不全,绝大多数企业蜷缩在整机制造的末端位置;一方面要做“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领导者”,一方面不得不对上游部品供应企业形成严重依赖。中国企业实际上扮演着“代工者”、“组装者”角色,与“强大而独立”的目标相距甚远。

这不仅仅是一种尴尬,更是一种威胁,因为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严重的依附性,让国家安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独立的面板产业,虽然现在看起来已经有些晚了。这和中国要发展汽车工业,必须发展独立的发动机产业一样,不能说“人家发动机已经相当先进,我们没必要再做了”。

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吃了没有自己的面板产业的大亏。众所周知,面板成本占整机生产成本的60.5%,如果再加上核心模组,成本比例更高。中国企业只能在剩余的15,0%的成本空间里运作,对企业的束缚可想而知,等于 “戴着脚镣跳舞”。为什么本应该盈利的中国平板电视产业一直走不出亏损境地?企业大打价格战固然是原因之一,居高不下的采购成本可能才是最主要的。反观国外同类企业,多为整机生产与面板制造合二为一,企业不仅从整机销售上赚钱,还从面板供应上挣钱。

正是认识到了面板产业对中国企业的重大意义,主流彩电企业,纷纷表示要进入面板制造领域。2005年底,TCL、长虹、康佳、创维等企业联合成立深圳聚龙光电公司,谋划进入这一领域。信产部也明确表示,国家将出台政策给予相关支持。

为什么举步维艰?

为什么面板产业如此重要,而中国积累如此不足?到底是什么束缚了中国企业的手脚?答案是:资金和技术的双重不足,让中国企业长期无所作为。

面板产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以京东方为例,投资购买一条五代面板生产线,每月8万片的产能,总投资约需12亿美元,产量不是很大,投资金额却不小。日本夏普公司建设一条八代生产线,预计投资20亿美元以上。

目前,中国彩电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不足,12亿美元的投资,相当于目前TCL、长虹、康佳、创维等彩电企业年盈利总额的12倍以上,这实际上意味着彩电企业很难实施如此巨大的投资。

这也是深圳聚龙光电迟迟不见动静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不惟彩电企业投资能力不足,就是那些想进入液晶面板领域的其他企业,也同样很难承受。彩虹集团实施产业转型,是从进入玻璃基板领域开始的,计划投资额度不过13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1.67亿元,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小的投资。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资金障碍。

实际上,即使解决了资金问题,也不等于解决了面板产业的所有问题。面板产业的技术门槛同样很高。

仍以京东方为例。当初京东方雄心勃勃地购买了韩国现代集团的面板生产线,投入实际生产之后才发现,使用人家的生产技术还要再花钱,京东方原以为买了生产线就万事大吉。

所以,中国企业在面板产业的不足,不仅表现为资金积累严重不足,还有技术积累不足。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中国企业的面板梦想充满了不确定性。

合作是最优选择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必须走面板产业自主生产、供应道路,在中国企业投资能力普遍不足,且缺乏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单一公司从事面板产业力不从心,合作开发、生产成为最优选择。

首先,合作有利于企业产能的提高。目前,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三家企业产能普遍偏低,一般只有中国台湾、韩国同类企业产能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产能是无法与日、韩与台湾企业形成较量的。如果三家企业合而为一,则单一企业产能大大提高,竞争力也会大幅提升。

其次,合作有利于技术协同效益的发挥。中国面板企业竞争力不足,还表现为开发能力普遍不足,大多停留在单纯生产层面,缺乏研发能力支持。三家企业合并之后,对于整合研发能力的形成也有好处。

再次,合作有利于获取采购价格优势。合作之后,以一个企业名义进行原料采购,采购数量大幅度提升,采购成本也能降下来不少。因此,合作是三家企业的最优选择。

应该看到,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的合作,首先是把原来的三家公司的面板制造业务组合而成一家,并非是筹建新的生产线,也不是扩大产能,更不是技术的升级,属于资源整合而非资源增量投入。因此,对三家公司寄予太大的希望,也不现实。虽然从战略层面分析认为合作是件好事,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具体而棘手的工作等着去做。

实际上,不惟上述三家企业应该建立合作态度,其他计划进入面板领域的企业,也应该多考虑合作的方式。长虹与彩虹集团已经确定合作进行等离子面板生产,此策略是正确的。

将进入充分竞争时代

未来三年,中国面板产业将走向充分竞争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面板竞争由国外蔓延到国内,中国彩电企业需要的面板,大部分实现“中国生产,中国供应”。

中国“全球彩电生产基地”地位,未来若干年预计不会发生改变,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面板制造企业布局中国市场。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开始。据悉,奇美和LG均已开始在中国大陆(主要在江苏和广东)布设工厂。因此,即使未来两年中国本土企业不进入面板制造领域,中国制造平板显示产品(包括显示器和电视)所需要的面板也能实现“中国生产,中国供应”,中国企业不用再从日、韩与台湾地区购入。

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将不仅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是全球面板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这对于京东方、上广电等企业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实际上,三家企业还有很多具体的困难。在产业人士看来,三家企业都存在资金投入缺乏、规模效益不彰的问题。京东方更是连年亏损,甚至被技术权威视为面板引进失败的典型。

另外,三家公司均为五代线,产品多为15、17及19英寸面板,和平板电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并不吻合。因此,如何实现技术与产能的最佳结合?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与营销成本?如何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如何开发国内彩电整机制造市场?都是摆在面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综合看来,中国面板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是变好了,而是越来越严峻了。应该说,在面板产业上,留给中国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仍然不能在2008年之前建立代级较高的面板产业,比如六代、七代生产线,中国企业再想有所作为恐怕也很难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