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永健
摘要: 服装专业中高职教学的优化衔接有利于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服装设计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的优化作用;产教融合阶梯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这也使得各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应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更要求分工合作,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和进行优化衔接。完善教学优化衔接与产教融合的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和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在完善的制度保证下,构建新的教学标准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教学优化衔接 产教阶梯模式 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TS941-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0101016)项目主持人:何文华)
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了资源整合的新的历史阶段,各院校在整体格局上将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这种趋势既符合教育自身调整和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了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保障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中高职的优化衔接应紧贴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以区域服装产业需求为导向。
一、服装设计专业中职和高职教学及产教模式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数量与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基本满足了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通过广东省中职与高职近30所服装专业的调查,发现存在着专业数量和规模增长过快、专业集中化程度较低、专业聚集度不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等问题。中职与高职教学未能优化衔接,致使社会需求的服装技术人才的欠缺的问题突出。各院校内涵式发展停留在表面,缺乏完善的产教融合模式,亟需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
(一)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的匹配度呈现不均态势
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设置应紧密围绕产业的发展来布局,中职注重服装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更多以胜任职业能力为主;高职教学注重掌握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的提升,以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在中职服装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知识、技术、素质上得以递进,并达到生产第一线对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1、专业培养方向不适应当今服装行业需求
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侧重不同,专业培养应具有一定职业技能性的不同。但如今服装专业培養的专业人才与服装市场所需人才差距较大,中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还不成熟,不适应该行业对服装人才的专业要求。
目前对服装行业人才的需求有两方面:一是设计类人才,应具有主动设计的能力,能根据市场流行和品牌所需完成产品设计的任务;二是技术性人才,应具有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的能力。由于专业培养方向与市场的不相适应,导致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所需不相适应的情况突出。
表1 2014全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中职和高职教育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两者具有相关联的关系,专业设置存在对接的空间和必要性。专业设置和区域社会的适应性的匹配度在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过程中,中高职人才培养“相撞”现象较严重,专业设置和区域社会的适应性的匹配度呈现不均态势 ,中、高职都在培养服装设计技能型人才,而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设计人才和社会需要之间存在重复性的课程设置,导致资源和课程的重复性,不利于学科更优化的培养人才;这些问题应引起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视,一方面由于满足社会紧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各自既办出自身特色,又兼顾到各自的特点。
2、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发展所需
调查显示,中职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沿袭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方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适应性滞后情况明显。通过对2010-2015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的情况突出,课程不能与企业岗位技能的需要相同步,课程重理论的情况突出,学生的实操技能不能胜任企业的技术要求,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弱。
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还未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未能被打开;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中职与高职服装专业设计的优化衔接的必要性尤显突出,优化衔接既能节省资源,又能全面地发挥培养专业所需人才。
3、职业教育的可变性应与市场动态发展相适应
服装设计专业设置应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服务区域经济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目标,区域社会需求专业设置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通过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大局出发,以稳定高职教育为主体,结合高校优势,明确发展方向。
服装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中职强调专业知识的技能性和完整性,高职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二者相互联系;中职关注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所构成,高职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随着广东服装产业的变化,当前中、高职拓展专业宽度的趋势明显。市场动态发展的特点致使职业教育的可变性。
表2 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收入涨幅较明显)
(二)中职与高职服装专业进行优化衔接的可行性建议
随着服装行对专业技术人才多规格、多样化的需求的提高,服装专业必须进行相对应的课程结构优化改革,加强中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的衔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今后具备职业就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服装专业教学的优化衔接有利于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服装设计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的优化作用。
1、专业发展目标需明确
服装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应当紧密相连的应用学科,针对广东地区的产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将专业发展目标结合行业的发展,确定了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从培养目标上入手,掌握职业与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的原则,重视中职与高职相衔接的重要性。以实操为主的课程设计,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面对中职与高职的教学模式,应当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对平衡,才能使中职与高职所学专业学其精通,用则灵通。
2、教学模式特色化
教学模式的特色化,离不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给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知识运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另外应采取传统与现代想结合的教学模式,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更深刻,能独立的掌握和思考,这样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加以实践学习。
二、服装设计专业中职与高职相衔接的产教融合阶梯模式研析
发挥中职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职的优化作用,推进中、高职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强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教融合阶梯模式,这不仅要求各院校布局和专业设 置应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更要求分工合作,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
(一)产教融合阶梯模式的形成
由于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受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产教模式的融合需结合服装专业设置现状,进行有机的结合。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是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学校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将“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应该是重要的人才引进计划,如果不能破解机制的制约,将真正的技术人才引进到学校,如果仅从“双证”、“双素质”来界定,仍旧不能摆脱高校教师“为证而证”的教育误区。
2、系统培养、多样成才
随着广东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由此,中职和高职应顺应市场的变化,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其培养目标均以就业为导向。
通过三二分段的五年制学习,发挥中职高职在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利于加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是推进两者的紧密衔接,这需要明确思路和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不同层次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强教师和学生不同层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行、校、企合作共赢模式
行、校、企合作育人,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将市场的动力助推作用最大化,同时推动校企联动,共建基于行业所需的多种合作模式的生成,将促进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教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平台等的生成,切实增强在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行、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以广东服装产业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二)打造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汇聚产教两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需要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主要力量,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统筹作用,又要尊重市场在产教融合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效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1、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中、高职教育集约发展是未来的主趋势,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以高职院为龙头,组建企业和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职教集团,通过一系列新机制和项目的带动,促进集团成员深度融合,形成走规模化、集团化教学联合体,提升中、高职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开放共享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高起点地推动自身建设、形成特色和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
2、强化组织领导与督导评估
人才培养工作其实是“一把手工程”,这里明确了领导的带领作用,中、高职院校要在确保人才培养水平达成一定成果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形成高职院校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等,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改革教学管理,强化督导评估,通过督导的听、评等举措,发现、解决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出中职和高职各自的特色。
3、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中职和高职办学特色是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方式与思路,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指标”。办学主体对教育规律的时代内涵的深化和张扬,是发现发掘自己的办学优势,并逐渐积累,使其由一种潜质变为显性特征的过程,特色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上。
服装设计专业中职与高职的教学优化衔接与产教阶梯模式的探讨,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以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如何发挥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引领作用, 提出了职业教育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和产教模式的衔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以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白晓红.高职高专服装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带来的思考.《科技创业家》, 2012, 0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