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互助学习型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03

余彬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不仅能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间的差异性作为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加强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形式。

【关键词】:互助学习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互助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研究互助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可以在互助合作中求得发展,在互助合作中展现个性。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有效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友谊。但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低段语文课堂,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互助合作”流于形式,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

我们发现:在小组互助学习课堂教学中,老师结合课文选一个自认为重要的文段,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有时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在两三分钟内就结束,然后由小组的代表汇报互助学习成果。

二、“互助合作”呈现一言堂,参与度不高,尤其缺少组内成员的真正参与。

在小组互助学习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内容缺少精心选择,问题的设置大而空,往往还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本设想在这种学习形式下,给更多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但事实上常常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扮演着主角,讨论过程中,他们能言善辩了,往往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中等及后进生插不上话,成了听众,他们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只能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致使这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不到更多的收益,多数学生得不到说话的机会,他们就会对合作学习失去信心,被班级、小组边缘化。久而久之,这种有限的分组互助学习形式,并不能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效果。

三、“互助合作”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低年级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上,也存在老师“变相灌输”的情况。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在讨论中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往往“乱说一通”。老师们为了使互助学习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吻合,在学生小组互助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巡视,利用一些容易的问题,把自己所想要的讨论结果有意识地提示给学生,甚至安排好下一个环节中的教学内容与程序,这样的课堂简单的看,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充分地参与讨论,同时老师也放下架子,主动地参与其中,但是,事实上它已经转变为老师变相的知识灌输,学生的学生自主讨论权利被剥夺,互助学习,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那么,为了不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上摆设的美丽花瓶”,我们应该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呢?

一、精组小组,合理分工,加强指导,培养合作意识,形成互助合作雏形。

首先,小组组建应依据学生的性别、能力、兴趣、学习基础等进行搭配分组,实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分组能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

其次,组员要进行合理分工,组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让其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内每个学生担任的工作可定期轮换(每月进行一次轮换),让每个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中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第三,对互助合作学习加以指导。低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自控、组织能力都较弱,互助学习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老师应当教给学生互助的技巧。如:学习活动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充分提高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恰当选择学习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培养互助合作习惯,提高合作能力。

互助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地打造一个形式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在互助学习的过程里,老师应结合年级、单元、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1.初读课文阶段

该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读通课文、疏通(拼读、书写、词义)生字词。在此过程中,一个组员读文,其余组员听,做小老师,及时对同学在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互相帮助,力求在读通顺、读流利方面人人过关.

2.精读课文阶段

该阶段应围绕课文中关键性问题或是教学重、难点,展开学习训练。问题或练习的设计,一定是学生单独完成有一定困难的,须借助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力量,能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采用多元评价,激发互助合作的兴趣,体验成功。

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听赞美的话,不管是来之同学或是老师的,当然溢美之词要真诚、中肯、适当。教师的评价应以评小组、评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师生地位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在日常教学中,在小组成员初学课文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巡视,评选“最佳合作小组”。但在合作完成后老师也不急于评价小组合作的表现,而是请当选的最佳小组上台展示,展示完毕后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选择这一组。学生会从朗读、倾听、習惯等多方面来评价。不仅被评价的小组尝到了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四、教师应扮演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

这里尤其强调,教师应该扮演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把自己或文本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主张学生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课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悟,只要言之有理,都应得到肯定。这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总之,互助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教者应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的重要思想,学会放手,树立正确的课堂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不断探讨多样化的互助合作方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互助合作学习真正达到其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福全、杨树亚:《文本互读:让“用教材教”成为可能》

2.陈斐:《基于语用角度的文本解读策略》

3.陈舟生:《浅议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杨凤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5.张建中:《有效不能遗忘合作—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