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杨永远
刚步入学校工作老师被学校称为职初老师,由于每位新老师的资质不同,不同人对教学环境的适应度和与学生相处的磨合度都有所差异。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老师的角色呢?(以下主要以小学为例)
关键词一: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1
很多老师在刚接到班级时为了便于日后的管理会立马树立起威严,让学生害怕自己,不敢违反纪律。其实,结果往往与自己理想中的相违背。学生在害怕你的同时就不可能产生好感,从而有种抵触心理,那么还如何吸引他专心听你上课。所以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融入。
你要确立好以什么身份与同学们相处,当然这个答案不是唯一和固定的。不同的情境要懂得随机应变。比如:上课时就是有着威严的老师,下课就是和蔼的朋友,放学就是极具亲和力的阿姨或叔叔(针对小学),处理班级问题时是公正的中间人,学生生病时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学生有心理障碍时又要担当知心姐姐……
切忌距离感。学生只有真正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喜欢上你的课才便于你掌控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水到渠成的递进关系。
关键词二:准备
教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是绝对要求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知识漏洞,那么擅长的一面我们在课堂上好好发挥,短板的一面我们抱着求知者的心态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这才是一个老师应有的样子。当然,我们是不能让学生获悉我们不知道这种窘态,这会让他们失望从而有理由对知识的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准备。准备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课前准备,一个是活动准备。
先说说课前准备,顾名思义,我们需要把下堂课备好并把习题亲自做一遍,还要以同学们的角度多设立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教具及教材,提前去教室查看设备准备好课件,不耽误上课时间。
然后是活动准备,小學阶段的孩子还不能独立承担活动,这需要我们老师来指导策划。在活动前查询相关资料,准备好所需的器材,了解其潜在的危险性,把流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最后再设想一个备用计划。以此来保证整场活动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三:引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个人认为这是当老师最重要的责任。“引导”二字包含了太多,也承担了太多。一名好的老师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此。
现当代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意味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了,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老师教的时间应该占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合作交流与探索。比如一节语文课的导入:首先问:“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啊?产生了哪些疑问啊?”然后带着他们自己的问题去探究课文,从学生的主动性和注意力程度上来说效果都是极佳的。在课的结尾处,一定要有个升华,把教学目标提高到一个层次,比如语文课,就要注意人文道德,把文章想表达的提炼出来,倡导健康的价值观和人文理念。倘若是数学课,就将所学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践行“学以致用”,把知识落实到实处。
当然,我所理解的真正教师是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育,教师如导师,课下的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保证孩子自尊的情况下深入了解,当发现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时,可以关注他的日记并在上面留下关心的批注;当发现学生屡次违反纪律,可以很自然地与其沟通,找出他的优点鼓励他;当学生迷茫于学校的选择和未来时,应该悉心引导,让学生从兴趣出发,遵从内心的选择。
关键词四:挖掘
中国的教育还停留在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上,虽然西方国家的学生考试能力远不如我们,但往往他们的各方面都人才辈出,而所谓的学科考试中的佼佼者却在完成学业后碌碌无为。智力不输人家,可未来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为考试机器,而是为了知识的累积,自身的修养。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其态度,老师是可以从中影响的。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向他们强调分数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受到解题的乐趣。
这里的挖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本身的挖掘,一个是对学生个性的挖掘。
在教学上,不能单单只结合课标要求,要求创新,从更深层次去挖掘知识的多面性,课堂要有一个升华。这里的“挖掘”要与前面所说的“引导”紧密联合起来。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具深刻认识自己的能力,有些孩子因为过于自卑难以克服终究默默无闻,老师可以在此方面多留心观察,观察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限潜能,如果我们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这对孩子的未来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五:反思
人只有在不断总结反省的情况下才能不断进步。假如班级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讲得不够到位?知识点上存在漏网之鱼?再带领孩子一起反思,让他们分析试卷,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错题的?哪些错题是可以避免的?使其深刻认识到还有进步空间。再比如班上举办一场活动,活动结束后,也要反思: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一位刚踏入校园的老师,只有积极融合,充分准备,善于引导和挖掘,勤于反思,才能真正进入老师的角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