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4-06-03

王绍梅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中职学生提供国家免学费与助学金的资助政策,然而很多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不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一、 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 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

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在15-17岁之间,属于青少年时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整体素质较差。一是学习成绩差或日常行为表现差,二是成绩差与表现差兼而有之。部分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是别人眼中的“双差生”,中职学生刚好处于青春叛逆期,看问题还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感恩品质的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不够成熟、自律意识薄弱的时期,认知与行为之间容易产生偏差,难以做到知恩、感恩和报恩。

(二) 家庭的教育的不当

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进人中职学校后,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大部分家长只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成绩上,缺乏对孩子心理思想的健康成长的关注,对职业教育没有正确认识。青少年是具有“模仿性”的,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有些孩子看到家长比如有讲脏话、忘恩负义、不赡养老人等行为,久而久之,父母的行为就会对孩子产生严重印象,使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影响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

(三) 学校感恩教育力度、实效不够

很多中职学校招生困难,为了招生,基本不设入校的门槛,学生入校后,学校为了出成绩,把工作重点一般都放在了文化知识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即使部分职业学校相对重视德育教育,也大都注重在学生的遵纪守法、语言文明、讲究卫生等行为养成方面,而对感恩这种实效较差、花费时间较长、难以速见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相对忽视。

(四)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谁帮人谁就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就会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观念的形成,不利于中职学生感恩意識的形成。

二、提高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一)家庭重视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做好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引路人

1、家长应重视中职学生教育,更新自己的观念,重视职业教育与感恩教育

家长应把对孩子的教育从自发上升到自觉的角度,自觉更新自己的陈旧观念,自己首先认同职业教育,能理解到不是上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学得一技之长,有包括感恩意识的良好思想状态、健康的身体也能立足社会,甚至更能发现孩子的长处,为孩子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给中职学生做出正确的思想引导,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及时督促孩子的学习,做好孩子的人生引路人。

2、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做好榜样作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做到严格与爱相结合,与孩子有心灵的交流,成为孩子的朋友;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尊敬父母、尊敬老师、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学会爱人,而不是只会索取爱。同时家长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好孩子的榜样,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二)学校要加强感恩意识教育,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1、中职学校要德育与技能并重

中职学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加强德育课程的重视,技能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是只有技能并不能立足社会,不能服务于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育的提高也能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

每一个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中去,有义务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积极的行动教育影响学生,要利用教科书上的感动故事和感恩教育事例去教育学生,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集体活动中,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感恩专题活动,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报恩。

(三)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社会氛围

1、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国家应该提高对全社会的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评选各级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活动,同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道德败坏、忘恩负义等现象与批评谴责,对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表扬褒奖,净化社会风气,为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2、舆论媒体应起推动作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是营造感恩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舆论的影响对中职学生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

3、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全社会大力的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营造尊重技术人才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条件,拓宽中职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有利于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机制的重视,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发挥中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感恩教育达到实效

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中职学生本身,中职学生的自我修养是感恩教育的落脚点,要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是基础,这就需要中职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内省是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是中职学生自我修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一个人获得真知灼见,正确把握自己,就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反省自身修养的缺陷,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感恩。中职学生应该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思考自己的得失对错,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行动转变,从而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参考文献:

[1] 尹丽艳.论我国青少年感恩伦理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2]梁涛.试论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6(2):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