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物教学中巧设疑问激发兴趣的尝试

时间:2024-06-03

宋春荣

【中图分类号】G633.9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废寝忘食。兴趣多由疑问和惊奇引起的,上课时若能根据课本的内容巧妙的设计一定的问题,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精神和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自己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导言激趣引发提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由被动的学习知识变成主动地学习知识,从科学的角度看,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为上好动物知识的课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对大部分动物来讲,我们都很熟悉,有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水中游的,这些动物的体型都比较大,用我们的肉眼便可以看到;而有些动物它们的体型较小,其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需要借助放大仪器才能看到其庐山真面目,你知道这类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及如何生活的吗?虽然只有几句话,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会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那些微小的动物是什么样?有什么特征?”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2、设问激趣引发思考

“问”来源于疑,疑来源于“思”,问是引思的一种手段,问能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对一些基础知识,巧妙的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细菌》内容时,对细菌的分布、形态、构造等知识的学习,可有如下设计:(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里有细菌分布?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后,又问(2)各位同学,有谁见过细菌吗?此时,学生会很愕然。因为他们谁也没有见过。会提出疑问“细菌在哪?什么样?”接着问(3)为什么没有见过?此时,可由教师导出细菌的体型微小、单细胞构成、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此时可以让同学们看图片,再继续问(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学生通过观察会直接描绘出它的形态,还会结合已知提出问题:“它与一个细胞相同吗?”(5)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前面所学的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有什么异同点?由于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使学生从开始上课时,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而且精神集中,最后通过比较问题得到解决,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心理学家指出,生动有趣的材料能唤起人的好奇心,激发起探索知识的欲望。如学习《传染病》时,给学生创设了如下情景:李某患肝炎病住院后,医生采取了下述措施:(1)将他安排在单人病房,不让他与别人接触:(2)把他用过的器具消毒;(3)给他打针、服药。你能说出医院采取这些措施的依据吗?学生对给的这些材料很感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会问许多的为什么,思维被调动起来。另外,提出有新意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感:如“异型血相输会产生凝集反应,为什么O型血又叫万能输血者呢?”从而启发学生由输血原则考虑到输血的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提高效率。

4、适时适度激趣释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如果太难不能恰当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会产生畏惧回避心理,必须在适当时机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如:学习消化道时,问“消化道由几部分构成?”显然太容易,如问“消化道各部分结构、功能如何?则问题包容广、难度大,将问题改为“馒头中的淀粉如何才能被人体吸收呢?”则问题具体、难度下降、学生易于理解。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乐于接受并经思考皆可回答。“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难点之处,才是有价值之处,要避免枝节问题掩盖主要问题。

5、矛盾设问激趣答疑

巧妙的利用某些“矛盾情节”向学生设问,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过程这一内容时,一般规律是,白天随光照强度的加强,光合作用的强度会随之加强,但在夏季中午12时,此时光照最强,而光合作用的强度却反而下降,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一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

6、联系实际引趣提问举一反三

研究表明,兴趣是实际需要的延伸,人们对实际需要的知识总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愿以饱满的热情、全心的努力去探索。学生对生活中的事都较感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且学习知识有个智力背景问题:凡是新知识与自己智力背景近的就容易掌握,凡是离自己智力背景远的就不易掌握。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钩,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7、遵循规律提问激趣

提问时注意把握思维规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如学习条件反射,对比两者时问“谈虎色变和针刺缩手两种现象分别属于那种方式?说明理由。”通过具体事例形象说明两者的区别。另外,中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学生会有意模仿教师的思维,备课时教师根据教材、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巧妙构思,设计形成一定的逻辑性,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如学习心脏时(1)心脏的位置,问: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让学生思考回答,并在自己的身上指出。最后看人体内脏模型,让学生明确心脏的位置。(2)心脏的形状、大小、 根据模型问自己的心脏是什么形状?教师要说明心脏的大小跟本人拳头差不多――这样,学生积极思维兴趣浓厚,提高了教学效果。

8、巧设悬念提问诱趣

巧妙设置悬念,传统评书中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令人神往,因为你已“心临其境”充满兴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态发展。如学习动物反射、條件反射时,设计这样的导言:“马戏团的狗如何能识字?”“小山羊为什么会做算术?”“狗熊为何会跳舞?”学生知道这些身边事但又说不出道理,怎能不需要了解呢?又如:学习输血和血型这节这样设计的导言:“19世纪,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当他们喜出望外用此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惑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多发问,大胆质疑,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