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6-03

曾建忠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历史  教学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历史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中学历史教学是传授已经不复存在的具体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最基本的科学历史知识,其特点是过去性和具体性。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历史知识,不仅是历史事实,同时也是对事实的分析和评价,是史论结合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并使之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从上述性质、特点和学科设置目的出发,历史教学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追本溯源,借古鉴今,予见未来”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

一、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知觉知识,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基础。学习历史需要有较好的观察能力,众多的历史事实材料、历史文物、历史遗产、历史图片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就,如果学生善于观察这些形象资料,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因而真正领会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文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及课本上的插图;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陈列室、纪念馆、历史遗址等。

二、阅读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谓“会学习”最主要的就说自学能力。而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的基本部分。阅读能力就是准确、迅速地阅读、理解、记取、分析、综合、整理文字材料的能力。因为历史知识主要是文字材料,所以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课外读物和各类文字材料的能力,是打开学生智力的门户,使之善于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基础工程。

阅读能力既有感性成分,也有理性成分。培养阅读能力,就是训练学生把感性阅读和理性阅读结合起来。所谓感性阅读是通过文字材料形象地感知史实的具体情景;所谓理性阅读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从阅读中区别异同,掌握主要特征,发现问题,辨其真伪,看前人的记录是否属实,所作结论是否正确,从而重新研究作出新的结论。

三、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利用已感知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重新加工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富于创造性的智力活动,被称为“智力活动的翅膀”。

想象能力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之一。因为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人和事,过去的人和事即历史现象不能重演,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只能凭借一定的实物资料或文字资料等历史资料进行想象。如果没有想象力,便很难把握。

历史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就是通过生动叙述教科书等文字资料提供历史事实及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根据听到和看到的事实,在自己头脑中再现历史图卷,“思接千载”、“遥视万里”,达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观古今于须臾”、“托四海于一瞬”的境地。必须强调的是,历史的想象必须是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想,更不能用歪曲或伪造的材料把学生的想象引入歧途。

四、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就是对观察、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揭露其本质,认识其规律的能力,也就是把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总结历史现象,揭示史实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多方面、多高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语言和文章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表达形式。重视学生的语言修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问、讨论、作业等都是通过语言训练来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分析、认识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锐利武器。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历史现象,是学生思维能力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五、记忆能力

记忆是人对经历过的事实的反映,是过去感知过和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十分重要。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的具体因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需要牢固掌握,这就有赖于良好的记忆力。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尤其需要重视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有道是“背诵是记忆的根本,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趣味是记忆的媒介,应用是记忆的要诀,争论是记忆的益友,重复是记忆的窍门,联想是记忆的动力,化简是记忆的助手,卡片是记忆的仓库”这些方法都是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的。

六、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

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就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记忆能力、制作和运用图表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上就是口头论述和讲解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书面回答问题,解释名词,编制提纲,写历史小论文的能力;绘制年表、地图、图解、表解的能力;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独立分析新学历史课题的能力等。这是前五种能力在具体课业学习中的综合表现,是高层次的自学能力。学生养成了这样的能力,才有可能独立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拓创新,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培养口脑手并用的操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教学中废止教师满堂灌,增加学生的活动。例如:口头提问、讨论、课堂书面练习、课外作业、参观、写参观心得、制作教具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智能,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跟历史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相辅相成地结合起来。只传授知识,不培养智能,知识固然不能真正为学生接受,而离开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培养智能,也只能是造就一些随声附和的应声虫。

培养智能,必须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废止把现成结论灌输给学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思考、自我发现式的得出结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要结合基础知识教学,编成智能培养的计划系列。这个计划系列应与形成包括第二课堂在内的历史概念的系统工程统一起来。培养的过程应是先由教师示范,逐步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作业和课外活动,然后再升高为学生的独立作业。整个过程,都必须贯彻传授学习方法的宗旨:“道而弗牵(引导学生而不能牵着学生走),强而弗抑(严格要求学生而不能压抑学生),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最后达到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彼时,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就会极大地增强,并且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