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中图分类号】G633.3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能读准字音,对古诗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
1、多音多义字,例如李白的诗歌《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阴平,意思为请”陆游的诗歌《书愤》中”“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载”读zǎi,意思为年。
2、通假字,辛弃疾的词《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倩何人唤取”中的“倩”读qìng,意思为请。李白的诗歌《将进酒》中“径须沽取对君酌”的“沽”通“酤”意思为买。
3、生僻字、柳永的诗歌《望海潮》中“重湖叠巘清嘉”中的“巘”读(yǎn),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的“纶”读 guān
4、地名、人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天姥山”中的“姥”读mǔ
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二、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李白的《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重音落在“仰”“坐”上,为什么?因为这两个词更形象地展现出蜀道的艰难。
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不尽”读得平缓,“萧萧”“滚滚”开始上升,“下”“来”达到顶点,。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情感,领会了作者壮志难酬,时光易逝的感伤。
三、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首诗歌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写作目的。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诗意。
如我教杜甫《蜀相》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刻画环境的图片和一段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诗人目睹国事危难,生灵涂炭,而自身报国无门的忧伤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無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试图让学生置身于秋季一种冷清的环境中,菊花遍地盛开,黄昏时节,细雨敲打着梧桐叶,自己一个人坐在窗前,独自喝酒,窗外不时传来一两声大雁的叫声,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把自己置身于这种意境中,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白居易的《长恨歌》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在诵读诗歌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作者简介:姓名:张耀萍,出生年份:1982.12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学历:本科,职务:高中语文老师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邮编:744200 电话:18793365651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第一中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