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龙敏
摘要:当前初中教育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化较为突出。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介绍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实施步骤和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分层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基本技能有重大影响,而且也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了教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同仁商榷 。
一、概况
1. 1 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層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1. 2 分层教学原则
(1)水平相近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必须先对学生实施分层, 而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守水平相近的原则,也就是将学习情况比较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这样既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能够宏观的对同一层次学生实施教学,又能够有效的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改变、进步,从而有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2)差别模糊原则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多变的活动,在实施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进步, 也有可能会退步。面对教学过程中的这种情况,教师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也必须给予灵活的、动态的分层,比如说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级为更高层次,而退步的学生则应该降级,但要注意的是动态的分层结果不应该给予公布。
(3)感受成功原则
教师在完成了学生分层之后,应该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坚持感受成功原则,也就是说,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提问 、 练习、作业等,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轻松的完成这些目标,进而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而这种感受成功则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的继续学习 。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2. 1 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兼考虑数学测试成绩等情况进行适当分类, 再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甲 、乙 、丙三个组。这三个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学生后期学习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其中甲组成绩较为优秀,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乙组为中等生,成绩居中或中下的学生;丙组为后进生,成绩较差。对于这三组学生所学内容相同,但要求不同 。
2. 2 教学设计
(1)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提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乙组学生能学会;丙组学生基本能学会为前提 。
(2)课堂教学分层:遵守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甲组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 丙组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丙组“吃得了”,乙组“吃得好”,甲组吃得饱 ”。
(3) 课堂训练分层:分为基础题,较难题,少许难度题,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学习:甲组学生间相互参与,研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乙、丙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进行检查。可利用乙组学生检查丙组学生,或丙组学生相互检查,不会的要讲解直到会为止,使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3 课后作业分层
甲组学生必须完成课本中 A、B两组习题。有的可适当补充一些灵活性相对较大的与课本内 容相适应的题目;乙组学生能完成A组习题,且对B组习题能去思考; 丙组学生必须能完成A组习题。
2. 4 对学生评价进行分层
(1)练习评价:在点评练习过程中,对丙组学生多给予表扬评价,找出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可能;对乙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甲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博。
(2)作业评价:作业的布置已经分层,在评价作业时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完成情况,可用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来评价。
(3)目标检测的评价:一般用同一试卷,且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对于甲组学生得分率 90%以 上为优秀, 80%以上为达标,80%以下为不达标;对于乙组学生得分率 80%以上为优秀,60%以上为达标,60%以下为不达标;对于丙组学生得分率60%以上为优秀,45%以上为达标,45%以下为不达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得分率给相应的等级,试卷上不出现分数,只出现“优秀”、“达标”、“不达标”等级。这样既可以使成绩较好的学生不会因成绩好而产生自满情绪,又使后进生结果努力能够得到好的评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期中、期末测试后对乙、丙两组中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晋级,逐步减少后进生人数。
三、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让数学老师正视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从而防止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必须正视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朱莉莉.浅谈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1).
.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