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黄钰锋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放弃教师课堂讲授工作。可以說和谐、平等、快乐、高效的课堂氛围始终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教学的语言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体验以及教学效果甚至今后的人生。就历史学科而言,由于它的“过去性”的特点,给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可以从科学性、趣味性、激励性、凝炼性和时代性等角度去注意或提高自己。
【关键词】历史 语言艺术 快乐高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改革以来,“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快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教者幽默﹑宽容、寓教于乐,而听者轻松、愉悦、积极、深入。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尽管教师在课堂里可以借助于板书、图片、实物、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多种教学设备,但口头表述仍然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运用语言仍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言之有情——历史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首先,要充满情感色彩。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堂语言的魁力,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还要充满情感色彩,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和学生情绪变化而随时调节,不断改变,务必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因此,历史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当与具体形象的讲解相结合。例如讲圆明园被焚毁时,教师就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采用悲愤的语调:“侵略者焚毁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100多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蚀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教师通过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无比憎恨,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
其次,要善作教学评价。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用激励的话语对学生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加以表扬,对言之有理、独到创新的建议或意见,要给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赞赏,使得历史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极好动力。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但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及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创作”,因此,需掌握一定的技巧,课堂教学评价时需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过度、过滥,同时注意语言不要过于单一。曾听过这样的公开课,上课教师满堂热情洋溢,那“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之类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明显缺少针对性,学生也不能从中感受到被欣赏和被激励。又如,有时学生只是回答了很简单的问题,老师却给予过于“隆重”的夸奖,这种表扬又有过滥和夸大之嫌,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把实事求是作为评价的原则,切忌言过其实,应是生动的、鲜活的、人文的,而不是一味的说教,甚至是口号式的政治理想。
二、言之有时——历史课堂语言的时代性
首先,要能够体现当时的时代气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可以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古籍上记述的原文。有时候引用一句原话、一节原文,看似增加了难度,但却加深了时代气息,简化或者概括了教材内容,更加便于学生记忆巩固。如讲林则徐禁烟到达广州时,对各国在华商人表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一句话,把林则徐这位爱国大臣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引用一句希特勒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同样,讲到黄花岗起义时,引用孙中山的原话,会非常感人;讲到谭嗣同对维新变法失败的态度时,呈现原话比教师用自己理解更有说服力,讲到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也可用他的原话呈现,会更有感染力。原话和原文的引用能渲染时代气息,鼓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要能够结合当今的语言元素。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袁腾飞,他们为什么会火、会牛,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借用了一些时代元素,通俗而又形象,譬如易中天把周瑜呼之为“帅哥”,袁腾飞把唐代的科技称作“潜力股”,把唐诗称作“绩优股”,大家一听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又非常形象,容易吸引住人。不失雅趣的前提下借用方言、俚语、学生中精彩健康的流行语、歌词甚至网络用语,往往可以产生耐人寻味的喜剧效果。如讲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时,提问:“恩格斯当工厂主的父亲不让其上大学,是不是让他‘下海当‘冒尖户呢?”这一问,把往事与新词联系在一起,新而有趣;讲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当时“美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些语言常常会使得课堂气氛更轻松、更融洽,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引用恰当,同时要避免低俗化。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一般优秀的教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有人简练有力,有人委婉动情,有人幽默风趣,……腔调各不相同,特点各有所异,而表情达意都有一套功夫。相反,有的教师虽学贯中西,满腹经纶,课堂上却词不达意,言不传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使得课堂快乐而又高效,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参考文献:
赵恒烈:《历史教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陆建良、程文伟:《中学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能力刍议》,《历史教学》.1988年第4期。
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出版的
聂幼犁:《假如在事实上不想被时代和学生抛弃——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再议》,《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