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朱红
摘要: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但创建良好的关系教师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笔者主要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做到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关键词:师生关系 心灵沟通 心声
【中图分类号】G633.4
1.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不愿说出心里话,教师不愿倾听学生的心里话使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断的拉大。因而我们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对话的过程,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然而我们该怎么样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
2. 良好师生关系的内涵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愿。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良好,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它也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原动力。当师生关系良好、融洽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持肯定的态度,欣赏老师,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兴趣。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是相长的。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会对老师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给老师的教学产生推动力,激发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能使课堂生动活跃,气氛浓郁,教学效果好,并不断激发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师生之间产生融洽、亲密的情感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往往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反之,如果师生之间情感对立,相互持敌视的态度,那么,就会抑制大脑皮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人的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反过来也能调节人的认识活动。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常常能推動人的认识活动积极进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的认识活动顺利进行。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
3.1.教师转变观念
一要做到“心中有爱”,二要做到“目中有人”。诗言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我们越秀学生的心田中,需要的正是这种春雨式的滋润和慈母般的关爱。
3.2.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 教师要与学生民主平等,真诚以待,平等对话。
3.3.尊重、理解、爱护学生
教师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4.心灵沟通架设友谊的桥梁
走进学生的心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也不是偶尔一次,需要我们建立与学生心灵沟通的长效机制,通过交流,架起一座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学生建立起长期的、纯真的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随时随地与班主任进行心灵的沟通,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才会消除,即使学生毕业了,他还会深深怀念真挚的师生情谊。
5. 倾听学生的心声,增进了解
5.1.用倾听 理解和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如果能细心的倾听学生的倾诉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就会让学生从老师那儿获得安慰和认可。
5.2.生活中与学生一起参加有趣的活动
我们平时可以和学生一起打打球,一起看学生喜欢的书籍,一起制作手工等。那些看上去支离破碎的时间,其实更是学生交流欲望相当蓬勃的时候,往往无需我们老师任何的提示,学生有趣的话语便会源源不断。
5.3.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教师应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与学生相处、相交、相知,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了解和化解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要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放下师长的架子。。
6.结束语
总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成为孩子的知心人,就是这么容易,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实现教育教学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娄惟芝.在“生动”、“具体”上下功夫.教育科研信息,2000(7).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王衍涛.试论教学的积极性情感背景原则.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3).
[4]唐代:杜甫【作品】《春夜喜雨 》.
[5]选自《当代教育科学》 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高震东所说.
[6]《学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文中选自其教学相长原则一内容.
[7]选自马克思的《手稿》,全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1844年4月到8月间,马克思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留下来的宝贵资料.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责任编辑孙晓雯).
[9]高等教育[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育培训学校资料2007,7.
[10]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主编:何艳如 辽宁大学出版社.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