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杨兰涛
摘要:近年来,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潜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手段,目的是如何才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特色,因此探索出各种课堂教学策略,我认为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等。
关键词:提问、讨论、情境、方法、气氛、议论、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6
近年来,我深入的研究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深深的感觉到,一位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的确是门艺术,下面简要地谈谈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 课堂中提问要有效。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傾听。
一、 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二、 创设教学情境。
设计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儿童化,增加学生的感 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谓 “ 问题情境 ” 生活化, 就是把 “ 问题情境 ” 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促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 “ 让学生在做中 学 ”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 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 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我们力图 “ 让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已见的场所,一个探索问题的场所,一个聆听他 人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 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正如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 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六、 鼓励学生议论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七、鼓励质疑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
虽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面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还不够成熟,我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时间2和总结,争取我的课堂教学更有策略。
参考文献:《辽宁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工》等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