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探讨中职语文教学

时间:2024-06-03

吴菲

摘要:语文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程,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将来就业等后续环节的实施。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独特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将“情感交流”与“知识交流”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发展中职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 个体心理发展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目前,语文教育成为了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笔者由个体心理发展这一教育心理学中的常见概念入手,分析了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并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相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中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1]。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青年初期,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这段特殊时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尤为关键,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然而,由于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使他们面对很多矛盾和困惑,因此青少年时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再加上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具体表现在:

1. 差异化明显

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贪图玩乐而且学习不得法,成绩普遍较差。但是在进入中职学校后,有的学生能够从头开始,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有些学生却因为经常饱受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和同学的白眼,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

2.阶段性自我迷失

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出现谋求独立与需要依赖之间的矛盾。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往往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自己,并希望自己可以获得与成年人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同时,他们又不能完全脱离家长、教师的依赖。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感到进退两难,严重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最后陷入迷茫的境地,出现阶段性自我迷失。自我迷失的学生常常对前途感到迷茫,并存在孤独和无奈的情绪,这些情绪使学生更容易厌学、自卑。中职生尚处于心理成长阶段,遇到不满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一旦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将会误入歧途,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3.关键期的心理断层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学生从初中到中职学校学习,经历了教育形态的改变,同时引发心理发展的跨越,日后心智健康与否取决于心理发展跨越的成功与否。然而,中职教育以就业为目标,目标发生根本性改变,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几乎同时减弱,学生难以适应教育形态的巨大改变,在心理发展上出现一个断层,诸多心理问题因这类跨越而产生。

二、个体心理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和运用

1.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中学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学生早已被分数划分成了三流九等。而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真正在教学中做到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要培养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面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让他们得到很好的发展,面对被普通中学拒之门外的学生,要平等对待,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发展平台,真正的做到“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2],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为“材”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个性差异不同,语文教学中“施教”的方法更应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在对《阿Q正传》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对于阿Q要革命的片段进行分角色朗读并即兴表演,考虑到金超同学来自普通话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又性格外向活泼,我让他来“饰演”男主角阿Q,结果金超在表演中不光将阿Q得意忘形的语调展现的活灵活现,在读到“我手执钢鞭将你打”等阿Q经典台词时加入了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将阿Q这一人物形象刻画的十分传神,得到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

3 .立足文本,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在对老舍先生作品《我的母亲》课文学习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住校的同学请在放学后给自己的母亲打一通电话,并大声的讲出“妈妈,我爱你”;走读的同学睡觉前给妈妈打一盆热的洗脚水。第二天,我特意拿出时间与学生们针对昨天的作业进行交流,有的同学说道,我给妈妈打电话,憋了好久终于说了爱妈妈的话,我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说完以后妈妈沉默了,马上问我是不是在学校受委屈了,我觉得好感动;也有的同学说,从来都是妈妈给我打洗脚水,我给妈妈打了洗脚水,妈妈哭了,我感到自己一直都惹妈妈生气,很对不起她。

语文教材是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很好的素材,也是进行审美的优秀范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并将这只情感延伸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会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让丰富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进而对其道德价值取向进行升华。

4.培养学生乐学的良好心境

在語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型让兴趣引导学习。那么课堂教学中又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心境呢?

(1)爱的教育

我们常说教书是一项付出“爱”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做不成教师[3],爱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情感的智慧教育。语文教育更应该是爱的教育,教师需要尊重自己的学生,需要“察其言、观其行”,经常利用日记、座谈会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恐惧心理,用情、用爱去进行语文教学,用爱心和责任去感动学生。

(2)培养学生自信心

我教的航海捕捞3+2班有一个学生叫张杰,平时性格内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这个同学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让他起来给同学们讲解主人公林冲是如何从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逼上梁山”的,结果张杰讲的头头是道,同学们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张杰,从此以后张杰多了一个“秀才”的外号。张杰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腰杆子直了、走路也特别带劲儿,每次看见他都是笑容满面,带着浓浓的自信。

中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仅使用简单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不光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育心理学的素养,并将它运用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的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教育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吴巍.张景书 中职教师的师资问题及解决途径. 职业时空.2006

[3]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8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