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学情境中的生成策略

时间:2024-06-03

王芹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数学学习 情景创造 激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怎样的情境才有利与课堂生成资源的产生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情境创设中创造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同新知识之间的冲突,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楔子。因而认知冲突也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创造认知冲如,是收获课堂精彩生成的一件法宝。

二、情境创设中完成新旧知识的嫁接

数学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以旧知为母体,埋上一颗新知的种子,就会生长出新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相应的方法、策略相结合, “生长”出新的知识,并让学生经历知识“生长”的过程,感悟到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来的,这样建立起的知识大厦结构才是更有价值的。

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也很喜欢收集这样的画片,我们一起看看好吗?请看大屏幕,你都了解到什么?

生:我了解到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还知道每個小朋友的画片有多少张?

师:你能具体说说他们各有多少张吗?

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其中的几个问题整理并记录在黑板上。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2:小红和小华一共有多少张?

3:三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先来解决这个好吗?(师指小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的问题)

师:求小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24+5

师: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他俩一共有多少张?就要把小华的画片和小红的画片合在一起。

(把计算和意义教学相结合)

师:那你们知道24+5得多少吗?能不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算4+5=9,再算20+9=29

生:先算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9,再算20+9=29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你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师指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生:24+6

师:24+6得多少呢?(部分学生举手,还有大部分没有举手)

师:有的同学已经知道24+6的得数了,还有的同学没有做出来,不过没关系,可以请小棒帮忙。

教材中的情境是三个小朋友展示自己收集画片的情境。小明说:我有6张画片。小红说:我有24张画片。小华说,我有9张画片。这三条信息,是为例题“24+6”和“24+9”准备的素材。

执教的老师对情境进行了简单的改造,把小华说的话改为我有5张画片,其目的就是在学生提问题的时候能够提出“24+5”的问题。一个简单的改造,蕴涵着老师的智慧,通过这种形式,把已学的题目放在情境中,既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也便于学生有效迁移。

三、情境创设中激活课堂预设

田忌赛马之所以能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赛马的胜利,是因为他在比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他都有细致入微的对策,因此,赛马时他才临危不乱,运筹帷幄,最终获取胜利。课堂教学中也需要这样充分的预设,以情境串的创设激活激活课堂预设,就会有精彩的生成。

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前不久经济半小时栏目报导了我国吉林、辽宁等北方林区遭受百年不遇的严重虫灾,损失巨大。——就是这些可恶的虫子,让成片的树林变成了一堆堆烂木头。老师从报导中整理出了下面的信息:

吉林:4周就有8万亩树林被毁;

辽宁:2周就有 万亩树林被毁;

内蒙:3周就有 万亩树林被毁。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提出的问题:

1、吉林平均每周的受灾面积多少万亩?

2、辽宁平均每周受灾面积多少万亩?

3、内蒙平均每周受灾面积多少万亩?

师:我们先来求吉林平均每周的受灾面积。

生1:列式:8÷4=2(万亩)

生2:8× 因为求平均每周就是把8万亩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也就是求8的 是多少。

师:辽宁平均每周受灾面积怎样求? ÷2=

师:内蒙呢? ÷3=

师: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对,第一题时整数除以整数,后两题是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法我们会计算,那么像这样分数除以整数你么马上计算出来吗?

师: ÷2 等于多少呢? 先独立想一想。可以考虑借助学具摆一摆,或者用画图的方法,也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师:把你想出的方法在小组说给同学听听,看哪个组能想出的办法最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3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方法)

各组派代表交流方法:

生1:用画线段图方法;

生2:摆学具的方法,先摆出 ,有4个 ,然后再平均分成两份,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里有2个 ,就是2/5; ÷2=(4÷2)× ;

生3:把化成小数0.8,0.8÷2=0.4

生4: ÷2=( ×5)÷(2×5)=4÷10=0.4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研究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交流:生1:喜欢方法1,分子除以整数做分子,分母不变。很简单,就是有时除不尽不能用。

生2:方法2不好,因为有些分数不能化成小数,就没做。有局限性。

生3:方法3被除数、除数分别乘以9,能算,但有些麻烦。

生4:第四种方法好,因为用了除以几就是乘以几分之一的方法,变除为乘,任何题都可以做。

新课改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而这种方法的优化更多的来自于老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正是老师在情境中有目的的提供三条有价值的信息,第一条信息是整数除法,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求平均每周受灾面积,用除法计算。第二条信息求辽宁每周受灾面积, ÷2的计算,为算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要解决 除以2,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把分数除法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小数除法,还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整数除法、小数乘法,还可以转化成分子除以整数作分子的形式……

当学生探究出以上几种方法以后,再用探究出的方法解决 ÷3的问题,由于其中一些方法的局限性,所以很自然的让学生达成共识,要解决分数除以整数的问题,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的方法。算法的优化的自然,源于老师情境中的精心的预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产生了教师预设中生成的资源,让课堂呈现出精彩。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灵活的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中创造认知冲突,完成新旧知识的嫁接,激活课堂预设,使课堂成为动态生成课堂,使得教学充满无限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