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4-06-03

白雪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其学习状况如何將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追求积极自由的意识越来越强烈,面对父母的安排、老师的管制和学校的束缚,他们会通过一系列反抗活动表达自己争取自由的欲望。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出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活动产生厌烦的情绪和抵触的心理,这就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关键词】 中学生; 积极自由; 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G444

当今的中学生,很多方面的自由是被限制的,例如,作业过多,没有自由活动和安排的时间,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学校里,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会让自己不自由;在家庭中,父母会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安排自己的生活、干涉自己的生活;在课堂上,老师习惯于知识灌输,剥夺讨论和交流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些自由被限制,阻碍自我成长,他们就会通过一系列反抗活动来表达争取自由的愿望。在学习上,他们就会渐渐对学习缺乏热情、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倦怠。因此,笔者将从“积极自由”角度出发去分析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学习倦怠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一、积极自由的内涵

(一)积极自由是以某种方式行为的权利

自由首先意味着要失去外在干涉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个体拥有以某种方式行为的权利或能力。把公民自由看作是一种值得做的事情的、真正的行为能力,更是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理论自由观的重要内涵。格林曾这样说过,仅仅消除制度,仅仅是一个人能做他喜欢做的事,与真正的自由还相距甚远……真正自由的思想,是人类社会的有成员能够使他们自己处于最佳状态的最大限度之能力。柏林认为这是积极自由的经典陈述。由此看来,在这个意义上,积极自由主要强调自由的主体按照自我的方式去生活的一种能力或权利。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同样拥有这种自由的权利。

(二) 积极自由是与生俱来的自我寻求

王海明在《论自由概念》一文中提到:“所谓积极自由,即主动的自由,也就是自己做主的自由,是自己予以自己的自由。” 格林也曾说过:“我们所谓的自由并不仅仅是不受强制的自由,我们所说的自由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权力或能力,从而可以做或享受某种值得做或享受的事。”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寻求自我价值、追求理想、选择生活的权利,个体不只是为他人而活,更需要的是一种被认同、被肯定、追求自我为目的的生活方式。积极自由所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自我寻求的自由,如果缺乏尊重和肯定这种自由,个体的自由就会遭到损害,他的自主就会遭到破坏,他的自我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三)积极自由是追寻自我选择的自由

积极自由认为个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个体本身成为行为者,能够自主的做决定而不受别人控制。史蒂文·卢卡斯认为,“如果一个人是自主的,那么他是自由的。” 这种自主主要体现在他并不是成为他人意志的工具或对象,而是他作为一个自由的行动者所做出的决定和选择的结果,这就表明他是自由的,他所具有自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自我选择回答的是 “我能做什么”以及“什么样才是有意义的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个体亲身尝试、探索和冒险。这个尝试、探索和冒险的过程就是自我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应是个体自愿的行为。

(四)积极自由是要求自我实现的自由

赛亚·柏林在他的著名演讲“两种自由的概念”中论述到“积极自由就是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使自己在道德和认识上有所提升,通过自我选择来塑造自己设计的生活,追求积极自由也正是要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种追求真实自我的、自我导向的欲望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是为了获得独立而采取的自我克制的态度;另一种是为了完全获得完全相同的目的而采取的自我实现的态度。积极自由则为后者。”

二、积极自由被剥夺是引发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根本原因

中学生的积极自由主要包括自我寻求、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自由,然而生活中,普遍的情况是中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有很多方面的积极自由被剥夺,正是这些积极自由得不到保障,中学生就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反抗,学习倦怠就是反抗的一种主要形式。

(一)自我寻求的自由被限制

中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是根据课程表甚至精密而周到的时间表来安排的。学校是根据严格的时间体系来运作的,学校纪律的产生和维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时间和空间的管理和控制,作息表通过对时间的精密划分而控制学生行动的自由。由于学校严格的时间控制,学生在学校里的任务只有学习,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所有的时间都被学校安排的很满,而且在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广播提醒该做什么,学校把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全部用来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这不仅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休息的时间也被迫减少。

这样严格的时间安排必然会使得中学生的身体疲惫以至于无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习,从而引起学习倦怠。

(二)自我选择的自由被束缚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父母的期待,他们并不能按照自己所愿去选择,而只能以被期望的方式成长。普遍情况下,家长的期待不外乎以下几种:一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希望今后金榜题目,出人头地;一种是把自己曾经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他们完成自己的愿望;还有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成绩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期待孩子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取得好成绩等等。这种做法会使得孩质疑自己的存在感,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失去学习的热情,对学习产生倦怠。

(三)自我实现的动力被阻碍

当今的学校大部分的知识传授策略就是思想灌输,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自我实现的自由,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整节课都是自己在讲,学生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且教学内容远离生活、远离学生,这种“静听式”的课堂模式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不会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倦怠。

中学生积极自由意识强烈,学校、家长、教师要各尽其责,转变教育方法和观念,满足学生对自由的寻求,保障学生追求自由的权利,进而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高晓红.政府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

[2]刘训练.两种自由概念探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4).

[3]史蒂文.卢卡斯.个人主义[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19.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