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的课程设置

时间:2024-06-03

赵明贤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办这一专业的院校日渐增多。但同时在办学思想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 课程设置 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7;G712.3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办这一专业的院校日渐增多。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教育技术专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面对教育技术专业的迅速发展,优化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讨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信息技术社会的教育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社会,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已经被大多数学科教师所掌握。因此,教育技术人员对学科教师的支持程度相对减少;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工作也由现在的辅助型教学转向了专业化教学,这必然要求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技术功底。

二、目前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弊端

(一)课程设置

从形式构成来看,现行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组成。由于公共课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公民等方面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公共课几乎是清一色的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和计算机课等必修课程,缺乏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该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专业课是专业基础课之上的关于该专业的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课程。该两类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和讲座性课程;专业基础课数量少,涉及面太窄;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课程较多,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的课程数量和类型较为薄弱;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不仅内容窄、模式单一、时间短而且多数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二)课程内容

公共课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陈旧贫乏,说教的内容太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太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有些课程内容之间相互交叉和重复,课程内容陈旧,体现形式单一,几乎是清一色的文字教材,缺乏电教教材,与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实践脱节。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层次不分,递进关系不明显;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均采用章、节、目顺序,过于单调死板,缺乏灵活性,也不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3.实验课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实践单一,没有形成立体的实践体系,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差、缺乏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选修实验等实验内容。

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

1.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但应该掌握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还应基本掌握与该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如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课件设计制作以及电视教材编制时具有一定的文字编辑、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要开设文学与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写作)、艺术基础(美术、音乐)、摄影等专业基础课。

2.应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原理和方法,具有跟踪现代教育科技前沿的意识及能力,懂得教育科学,具有基本的教育技术教学、管理、科研和教学软件(即课件)设计制作能力等。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从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可以设置以下系列课程

1、专业素质课:主要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以及使学生了解一个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教育理论基础课: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打下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可开设:师范学校教育公共课、教育技术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等课程。

3、艺术理论基础课: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打下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可开设:美术基础、音乐基础、视听语言等课程。

4、媒体技术应用课: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他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可开设:计算机系列課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软件系列)、电视媒体系列(教育电视系统、电视教材制作系统)、光学等传统媒体系列(幻灯、投影等)。

5、实践系列:形成立体的、开放的实践模式,从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从课程设置方式来看,可以加大课程设置的弹性, 在宽厚基础上提倡精专

教育技术本身是一个交叉学科, 其文理交融的特点很明显, 这就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理科的东西之外, 更有优势去获取美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真正成为通识教育的受惠者。但通识不是杂乱,不是什么都只知皮毛而又什么都不精(这通常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最大的感受)。 所以, 我们不妨建立这样一种机制, 来鼓励学生对未来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把握, 就是在大二下期开始一定要让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兴趣来发展一项专长。方向可以自定, 如影视编导、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甚至是摄影等等。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使其达到既定目标。比如可以在必修课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在选修课上加大可选课程的数目,同一门课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深度与广度, 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意向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1999,(3).

[2]龚怡祖.略谈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1).

[3]任剑锋。 杨晓宏.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评价的调查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3).

[4]俞树煜。 杨晓宏。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自评调查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

[5]冯惠敏.大学普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教育研究,1997,(4).

[6]张建伟。 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教育技术学在做什么? [J]。教育研究,2002, (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