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6-03

周继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教学上的突破点是进行探究性教学和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有恰当的教法,笔者认为,探究性教学恰好可以满足我们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同时产生了对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几个思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教学上的突破点是进行探究性教学和学习。生物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着重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有恰当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恰好可以满足我们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笔者基于自身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谈谈一线教师如何深化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一)、动手激趣,重视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6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本书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二)、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的情境创设可以来自教材,可以来自实验,可以来自生活。教师应该因地学生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规律和错误经验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善于从正面、侧门甚至逆向等多角度提出问题。

2、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当然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得。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成了习惯,才算有这种能力。”其中的“道”指的便是方法。

(三)、授人以渔,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教材专门安排了《探索生命的方法》这节内容,编排了实验法研究的示例——“蛆是从哪儿来的”,并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七个步骤。本人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本人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几点思考

(一)、探究式教学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思考

许多老师反映初中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时紧张,特别是七年级课时紧张,尤其是上册的知识内容丰富、实验、探究设计也较多。我们通过调研研究、实践,对“探究性教学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非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也并非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掌握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现将我们研究的教学策略小结如下:

1、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的开放要适度

探究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都要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解决;而只是把对学生的发展最有价值的事情或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例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可以用一课时给学生进行调查探究的的目的,要求,制定计划;第二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最后在用一节课进行交流研讨。探究是要让学生获取,不是让学生在教学中什么都经历,因为,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把这教学中的宝贵时间,让学生经历最有价值的内容,这才是生物课程教学中提倡的探究活动。

2、教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不一定是全过程

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制定步骤计划、收集第一手资料、归纳总结和表达交流六个要素。在教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需要经历含有哪些要素的探究过程,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探究既可以是进行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的进行。有些课,像《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教学探究活动,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另外一些课的探究活动,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收集信息的训练。像《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教学就是这样。

3、科学合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

有些知识的获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要比被动地听教师讲花费的时间要长。例如,“了解生物的生长过程”的学习,如果是教师讲,一节课就能完成;要是让学生通过栽培猛种植物来学习,就是10节课的时间也不能完成,至少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于这样的探究内容,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

(二)、对于教材中探究方法的思考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探究式实验方法的阐述比较,教师实施实验方法的训练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实验室方法也没有系统的认识。若能在教材中更多融入实验方未能训练,学生可以系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又可以在具体实验学习中得到运用、巩固,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据可依。为了结合具体实验项目、更好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教育,通过实践,建议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材料不做过死的规定,为学生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实验材料留有余地;在方法步骤方面注意体现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并注意规范化引导;在实验指导中提出有关科学方法的讨论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对教材的调整的思考

在教学中,必要时,教师可对教材涉及到的探究实验内容作灵活处理,使到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是什么生物,在哪里能找得到,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都是很陌生的。如果教师改用面包虫或其他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容易见到的生物来作为实验材料,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如果能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材料来对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那么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应该能得到提高,并且会对生物学产生很大兴趣,自然而然生物科学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余炜炜、和伟民.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2】、林静.案例式解读初中生物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