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塔利亚》与中学语文教育

时间:2024-06-03

周桃桃

摘要:《黑塔利亚》是一部风靡世界的动漫,故事将二战期间的国家拟人化,以轻松搞笑的方式深受观众喜爱。《黑塔利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所欠缺的,它从孩子的兴趣角度出发,在愉快观看的同时更容易记住每个国家的特色以及国与国之间复杂的关系,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本文联系中学语文教育实际,吸收借鉴《黑塔利亚》给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的启示。

关键词:《黑塔利亚》、拟人化、兴趣、中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黑塔利亚》将严肃的历史文化拟人化,主要以喜剧和短篇为主,它不再是地图上经线纬线围绕出的地理概念,也不再是由各色颜色构成的国旗,而是以立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看得见,摸得着,使它们变得鲜活起来,有血有肉,在颇具娱乐的同时更能让人记忆犹新,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中能够把两次世界大战的情况记清楚,这对于没有太多了解的学生更有利,而成人看后顺便也复习一下世界史,以这种漫画的形式将严肃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不仅对于孩子,成人看了也会赞同作者的这种创意。成天喊着要当hero的自大狂米粒坚,不管做什么都很认真的军事狂德意志,只会审时度势谨慎发言的霓虹,满世界建唐人街的乐天少年天朝,弗朗斯泥浆是大色狼,英吉利擅长诅咒和黑魔法,永远微笑着的可怕变态罗刹,存在感稀薄的加拿大,还有,满心只有pasta的废柴意呆利。 每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动画里是符号化的形象,在欣赏娱乐的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面对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会让读者或看者有对每集做历史背景考察的冲动,了解现实中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不管其历史文化是否全部正确与否,把国家拟人化,这种想象力还是大加赞赏,这种创意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作者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换一种轻松的方式诉说,更能让人接受,而不是生硬的叫学生死记硬背,到最后学生不仅没有记住,反而使得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缺失了兴趣,这种漫画拟人化的方式首先肯定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爱好兴趣是根本,学生只有对其感兴趣才会有学的欲望,才会达到熟识牢记的目的。

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是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及教材,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输送渠道。各国的历史文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不仅感到陌生,而且感到遥不可及,找不到其中的联系点,他们面对的只有严肃的课本和教师灌输的知识,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观念,显然这种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中学教师们描述的国度里不会有生活化的细节,国家于他们而言只是抽象的概念,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描述失去第一个吸引力——趣味,重要的不止没有趣味,反而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所代替,不能用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说到日本,语文教师给学生灌输的永远是侵略战争,而没有看到日本的严谨,不是说不给学生讲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伤害,但同时也要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日本的发展,国恨不能忘,但不能一问的排斥它,相反应学习日本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课本之外强加给学生的爱国思想,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远离课本,使得课本成为牺牲品。相反,就拿《黑塔利亚》这一具有特色的动漫来说,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想象力,可以把抽象概念上的国家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拟人化,客观的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让大众接受并喜欢上它。同样对于课本,语文教师不能一味的相信传统或教参上对于文本的解读,没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作为学生受到的也只能是固定的传统意义上的解读,没有一点新意和创造力,自然而然也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对于世界一战和二战,我国教科书上的概念都是文字及图片形式的,这种世界级的战争本来就带有血腥的味道,可能在大多数老师及学生的印象中,一战和二战给他们的印象只有肃杀和残酷,教师教给学生的也就只有程序性的知识,学生接受的也就只有冷冰冰的历史,根本无法启及学生的内心。特别是二战中国与各国之间特殊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学生本就对历史了解的不深刻,记这些国家名字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有对其历史的讲解也是纪录片式的详实周密,未免也显得枯燥乏味,结果只能让学生对历史望而却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黑塔利亚》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把乏味的错综复杂的国家拟人化,每个人物身上不仅带有每个国家的特色,而且更具有那个国家的民族特色,看者在愉快观看的同时更容易记住每个国家的特色以及国与国之间复杂的关系,这无疑会增加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情趣。对于战争,呈现给读者和看者的没有赤裸裸的血腥的场面,而是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处理成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多了一些和平与友好。

对于这种简单幽默的关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看起来不觉得吃力,又可以很好的理解这其中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多的灌输的是他们觉得高深的东西,教师往往只把自己知道的和教案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却很少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能否接受,这只是一种强制性的灌输。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更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首先就要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出发,以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找到一个恰当的出发点,从具体到抽象,上升到一个系统的层次。《黑塔利亚》受欢迎的关键在于迎合学生的心理,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抱怨中学语文课本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把教材复杂化,每篇课文都要涉及背景、主旨、社会意义等等,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理解每篇课文的深刻含义,也无法达到老师所期望的程度,更多时候学生读完文章后只看到其中的某一点,老师就硬把他们的观点灌输给孩子們,反而在教学过程中徒增了许多困难。原则上在于编教材者和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观点去理解文章,并没有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哪些篇目适合学生学,哪些文章学生能够让学生易懂,相反有些选文太具有文学性,教师也都从是否好教的层面出发,却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我们更应从孩子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方式出发!

以上所说并未一味抨击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而是希望能够以《黑塔利亚》为例借鉴学习这其中的想象力、叙事方式和思考方式等,这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教学所欠缺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黄汉清、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