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弟远
摘 要:创设必要的情景,将数学的抽象知识融入特定情景之中实施教学,会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某些内容可引导学生在特定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教学
【分类号】G633.6
数学是抽象的,而初中生尚处于理性思维并不完全成熟的阶段,如果教学中从抽象到抽象地进行,势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产生困难甚而失去兴趣。为此,创设必要的情景,将数学的抽象知识融入特定情景之中实施教学,会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为改变“边讲边问”,“精讲精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通过动手实践,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共同动手实践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身边的教具或简单模型,学生易办也易做到,更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观察、猜想和思维能力。在几何学习中用操作观察、猜想、分析的手段去感悟几何图形的性质,进一步运用几何知识去解决几何问题,应是学习几何的重要方法。
情景1:在学习《含30°角直角三角形性质》时,为了学生体验、理解直角三角形性质,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因为学生手中都有两块三角板,布置小组合作学习。①量一下一块含30°角三角板的最短边和最长边,并思考这两边长度的关系?学生动起手来,很快就得到“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②再问怎样证明任何含30°角直角三角形这个结论成立?运用学生相互间全等的两块含30°的三角板拼拼或重叠部份,来证明这个结论?小组内积极动手相互讨论,再由老师适当点拨,同学们一会就出现了以下两种拼法。
图1,证明:∵∠AOB=∠AOC=Rt∠, ∴B、O、C在同一直线上
∵∠B=∠C=60°∴△ABC为正三角形,
∴OB=OC= BC= AB= AC.
图2,证明:∵∠OBC=∠OCB=60°
∴△OBC为正三角形,
∵∠ABO=∠OCD=∠A=∠D=30°,
∴BC=OB=OA=OC=OD,
∴BC= AC= BD.
③問学生有没有其它的拼法,上面的两种证明给学生打开了思路,增加了兴趣,连教师也想不到,学生竟然又出现了以下几种拼法及证明:
图3,求证 △AOB、△COD为正三角形,△OBC为含30°的等腰三角形,因此,OB=OC=OA=OD=AB=DC.
图4,连DE,易证△DEB为正三角形,△ADE、△DEC为含30°的等腰三角形BD=BE=DE=AD=EC。
图5,作OE⊥BC, 得△ABO≌△EBO≌△ECO≌△DCO,AB=BE=CE=CD。
④再问直角三角形,只有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能否有这条直角边所对角为30°?能否用刚才的拼图进行说明?相对于这一问,有了上面几种思路的基础,也容易得到问题正确结论,毋须多说,上述这一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落实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把以等腰、等边及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巩固。
情景2:新课标对繁复几何论证作了调整,同时也加强了几种变换的运用。我在特殊三角形复习课时结合二者内容。设置如下动手实践活动(课前要求同学们准备剪刀、厚纸)首先提出问题。
例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BC、CD有两个动点M、N,
若∠MAN=45°不变,问BM、DN与MN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做法:要求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①剪边长约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画上相应线段、标上字母。②量一量三条线段关系。③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等能发现什么,比如全等三角形等。
通过一段时间小组实践,教师适当启发,小组很快找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①把△AND剪下与△ABM拼在一起,发现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②有的小组发现不剪下只要把△ABM、△AND 沿 AM、AN分别对折就可得到结论BM+DN=MN,在此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导,一方面可用全等思想,另一方面可用几种变换的思想得到本题两种简单说理方法。
解析(一) 图1中,虽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二次全等进行推理论证,但过程较繁复,可运用旋转对称。
∵AB=AD
把△ADN绕A顺时针旋转90°得△ABE
∵∠ABE=∠D=∠ABC=90°
∴E、B、M在同一直线上
∵∠EAM=∠BAM+∠DAN=90°—∠MAN=45°
∴∠EAM=∠MAN,且AE=AN
∴△AEM和△ANM关于AM轴对称
∴EM=MN
即BM+DN=MN
解析(二) 图2利用轴对称思想
∵ ∠MAN=45°
∴ ∠BAM + ∠DAN= 45°,且AB=AD
把△ABM和△AND分别沿AM、AN对折,则
AB和AD重合于AE,且∠AEN=∠AEM=90°
由此M、E、N在同一直线上,
BM+DN=ME+NE=ME
为使学生此类问题和思想得到巩固,又提出如下问题: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Rt,AC=BC,M、N是AB上两个动点,∠MAN=45°不变,问AM2、BN2与MN2有怎样关系?并说明理由。
对此问题,首先启发学生三条线段平方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联系起来。问题三条线段怎样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要求同学们剪边长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剪一剪,拼一拼或折一折,有了例1的铺垫,师生易完成本题两种解法。解题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类似以上的这种情景实践操作内容还有很多,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月第1版
[2] 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11月第1版
[3] 任明中《中学数学》例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99年第8期
[4] 朱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95年第3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