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陈道宽
【中图分类号】:G642.421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与教学活动方式有关,活动主体对活动过程和对象的把握程度如何,活动的指向性和目标性如何,教学双方的投入和彼此合作情况如何,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一、 转变观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传统教学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中信息传输量。往往作出两方面为努力:一是强调传输知识的合理组织;二是加快教學的节奏,加大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教为本,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思想,它把教学过程仅仅看成是教师发送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为重心,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教与学两个要素貌合神离、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学过程绝不是简单知识传输过程,其中必须有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加工、储存、应用的过程。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要问题是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获取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知识系统,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会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储存和应用,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变。而要实现转变,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使教者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掌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探索“为学而教”的科学教法。
以“学”为重心,并不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讲授,教学重心转移到学之后,教师系统讲,学生系统听仍将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只不过不再是唯一的形式。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定位,把握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控制整个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高效的输入与产出,有效地掌握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智能的目的。
二、 细化目标,增强学习的指向性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效率的高低:从目标达成性上看,完成一定的任务所花时间越少效率越高,从时间上看,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的成效越大效率越高。以此来分析课堂教育,国际教育研究所提出了“积极学习时间”、“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以及用“带任务学习时间”的百分比来衡量学习效率的思路。所谓积极学习、学术学习,是指学习者用来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智力活动。据此,可以给一个课程教学效率的公式:教学效率=学生指向学习任务的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实际学习时间。如用“T”代表“学生指向学习任务的紧张得智力活动时间”,则课堂教学效率=T/45分钟或40分钟。这是一个以学的效率来考察教的效率的公式,它的唯一指标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这个公式,考察一堂课的效率,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而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要保持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活动的“指向性”显得分重要。通过传统教法反思,我们发现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学目标的泛化和游离,使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增大。相当多老师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学指向性不强,不知一堂课中要落实哪些知识点,结果随意性大,徒耗精力,完不成教学任务便增加课时,挤占学生课外时间;达不成教学目标便起用“题海战术”这个法宝。相反凡是进行目标教学的老师,教学质量都有程度不同的提高,因为它有效地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加强了学生智力活动的指向性,优化了课堂教学。
因此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设计好教学目标。其一是根据学科教学计划确立每节课的达成目标,做到不深化也不浅化。达成目标要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照应级段目标、关联大纲总目标;二是要将达成目标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的子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和突破的先后次序;三是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目标教学原理确定每个子目标的能力层次。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充分重视目标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矛盾,因为课堂教学必须按照相对统一的要求来组织,而整齐划一的目标又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把教学时间定在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的学习目标所需的时间数值,即所谓“教学要面向大多数”的要求。虽然这是使教学效率相对提高的方法,但其中无效活动时间和少数学生达不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依然存在。解决这一矛盾,从长远来看,采取按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程度分类教学和使用学习机器进行程序教学,通过个体学习及人机交流,可以使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逐步实现。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立足中间,抓住两头”,即以全班学生的平均学习时间为基础教学时间,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得快的学生,促进学得慢的学生,这是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实践途径。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可以是由教师讲授,也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如果全班学生个个都积极投入学习,通过自主努力,分别去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那么在全部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的活动都是充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高效的。
三、 优化教学过程,克服单一的教学结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明确了目的要求,抓住了重点、难点,我力求把每一节课都上得不同样,让学生有新鲜的感受!”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最易对新鲜的内容,别致的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探究欲;课堂教学最忌刻板单一无变化,所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与形式多样化。一堂课的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许多有远见的专家指出:“致力于探索各种不同教学情况下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改革的真谛就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他们都明确指出,所谓课堂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实际上是新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完善。endprint
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受到教学模式多样化趋势的冲击,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模式体现教学过程较为全面和充实,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教师系统讲,学生系统听的授课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其一,由于教师全部讲授,学生单独听授,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实践活动的机会,因而不能全方面地提高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其二,教师全部讲授容易形成满堂灌;学生单纯听受容易处于被动。正因为如此,不能把教师系统讲授,学生系统听受式教学模式绝对化、单一化。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发挥它们各有特有的功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一门学科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一个教育阶段也有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同时,不同的课程,教材必须采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教育阶段也应该采用不用的模式,教学的不同模式,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特点,都可以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因此,既不要一言堂地一灌到底,也不可为生硬的“启发”而问个不休,更不应当以没完没了地模拟试题代替学习和复习,应当把讲解、示范、练习、活动等方式适当地交替,有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保持学生思维活跃,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的目的。
四、 引进电教媒体,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也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是靠语言和文字来传输的。语言文字属于人类所特有第二信号系统,它只擅长于描述从具体事务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而不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具体事物的面貌。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字是信息的一种编码,用这种方法编码属于离散信源,而图象信号则属于连续信源。离散信源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容量比连续信源要小得多。实验表明,用语言描述使人识别事物需2.8秒,用线条图使人识别事物需1.5秒,用黑白照片使人识别事物需1.2秒,用彩色照片只需0.9秒。所以,用图片信号比语言描述省时得多。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應用,把知识信息转换成光电磁等信号,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逼真地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变静为动,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变小为大,学生看得清,记得牢;变虚为实,学生感受深,理解透;变繁为简,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学会掌握。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还打破了单一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序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的指向性,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是制约课堂效率诸多原因中的关键因素,只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探索,课堂教学就能够迈上高效之路。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