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谢伦武++孙伯雷
摘要:本文以一例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点,探讨了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转在大学生心理危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1 引言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1]。这种心理失衡状态若长期无法得到缓解,将会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生,进而引发自伤或伤及他人等严重心理危机事件。
危机干预是心理治疗措施的一种,是从简短的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矫治[2],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帮助其尽快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当事人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和动力。
2 案例介绍
2.1 初期心理危机干预
马某,女,2010年9月入学,2014年6月毕业。入学心理测试结果发现其疑似存在心理问题,按照学校相关预案对其重点观察。寝室同学反映该同学性格孤僻、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偶有独自一人在宿舍喝酒的情况。辅导员及时与家长沟通,获知其父亲有抑郁症史。征得马某及家长同意,辅导员和马某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做咨询。经过评估,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建议马某接受专业诊疗,并每周到心理健康中心做心理咨询。经过专业医院诊断,马某为抑郁症(心境恶劣障碍),需长期服药、戒酒。按照相关工作要求,辅导员对其重点关注,定期向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汇报情况。马某长期坚持接受治疗和咨询,情绪稳定,学业顺利。
2.2 后期心理危机干预
大四学年上学期,同学们陆续签约。由于马某性格比较内向,加之性别原因,找工作屡屡失败。辅导员定期与其谈话,并单独进行就业指导,安排同寝室学生干部留意其行为变化。同学反映未见马某情绪突变,只是因找工作不顺利心情比较低落,会定期向辅导员汇报情况。大四学年下学期开学初,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反映马某未去心理健康中心接受心理咨詢,毕业设计组同学反映马某连续两次未参加毕业设计答疑,有同学发现马某独自在超市外喝酒。辅导员随即与其联系,但马某故意逃避,最后到寝室找到马某,并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与其谈话。经过谈话了解到,由于就业不利,马某担心自己毕业即失业,成为家里的负担,同时由于长期服药的缘故,记忆力减退严重,完成毕业设计十分困难,并表示对毕业及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已停止服药和接受治疗,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辅导员立即对其进行开导,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劝导其继续接受治疗,每周到心理健康中心接受一次心理辅导,每半月到医院诊断治疗,坚持按时按量吃药;②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保持与马某的经常性通话,缓解其就业和毕业压力,让其感受到家庭的关怀;③除了学校外,希望家长和亲朋好友共同帮助马某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解决其就业困扰;④安排毕业设计组同学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带领马某按进度分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⑤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沟通,多给予马某一些指导和鼓励;⑥安排与马某关系密切的同学经常与其参与休闲娱乐活动,舒缓其紧张、焦虑情绪;⑦保持与家长、同学、教导员老师、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长期沟通,交流情况,定期向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汇报情况。经过以上努力,马某最终顺利毕业离校。
3案例思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大学生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及早排查,及时发现,综合分析,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机制
及早进行心理健康排查。大学生入学之初,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评测系统,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普查,及早发现问题学生,及时重点关注;辅导员在学生干部的帮助下,定期排查出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同学,着重关注有成绩突变、家庭变故、感情困扰、就业困难、毕业困难等情况的同学。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入学心理普查及后期的心理排查,马某的两次心理危机都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干预。
重点人群和重要阶段应加强关注。重点人群主要包括既有心理障碍学生、贫困生、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身体残疾学生、沉迷网络学生、调剂生、降级生等,应与他们多交流,正确引导,安排学生干部帮助,寝室同学关心,同时切勿以特殊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大学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新生入学时的迷茫期,大二时对大学、自身和未来的重新思考以及大四时面临毕业就业的未知恐惧,这些重要阶段应对重点人群加强关注,同时加强排查帮扶。案例中的马某属于既有心理障碍学生,对其采取了长期的关注帮扶,并在其大四期间加强了力度,取得了成效。
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最大范围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在校园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宣讲,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活动和《形势与政策》课中,使每个学生都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认识、解决自己或他人遇到的心理困境,帮助学生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案例中,由于同学们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马某出现的心理危机才能够及时被发现,同时由于马某的正确认识,后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这些都得益于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工作系统。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队伍,学校层面设立心理健康中心;学院层面设置心理健康老师,与辅导员一起建立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班级设置学生心理联络员,联络其他学生干部一起开展工作。从上向下逐层指导工作开展,从下向上逐层汇报学生心理危机情况。对重点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实时更新信息,及时上报,工作队伍各层级综合评估后按照相关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案例中马某的心理危机发生后,有畅通的发现汇报预警渠道,为后续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争取了时间。endprint
对心理危机预防预警相關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心理危机发生早期,当事人都会有一些行为上的变化,如果周围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就能及时察觉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防止当事人情况恶化。每学年定期邀请专家对辅导员及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并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交流活动,同时开展校外交流、进修等工作,可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工作更加专业化,发现更及时,判断更准确,工作更有效。
3.2 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建立专业的队伍。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中心主要选拔、聘用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有心理咨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精神病科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心理老师,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科学诊断、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马某在心理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接受心理诊疗,服用药物,并长期坚持接受心理咨询,才使得病情得以控制。
建立高效的运行体系。建立含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心理咨询专业队伍主要是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咨询老师;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包括学工部老师、辅导员、教导员等;学生骨干队伍主要包括心理联络员、班长团支书、寝室长等学生干部。在对马某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期间,学生干部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其情绪变化;教导员不定期找马某交谈,与辅导员沟通情况;辅导员定期与马某交谈,并与心理老师互通信息;辅导员将情况汇总及时更新并向校级心理健康工作组汇报情况。对马某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保持与家长沟通,赢得社会支持。家长对学生的了解胜过其他人,家庭是学生的心理归属,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家庭资源,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与专业心理医院加强合作,为大学生心理诊疗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高效。在对马某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辅导员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绿色通道,马某的心理危机得到了心理医生的及时诊疗,保障了心理危机干预成效。
4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和危机干预系统,及早发现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现象,及时采取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防止情况恶化,帮助当事人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