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随迁子女学情开展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4-06-03

葛琼琰

摘 要: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随迁子女英语学习,着重探究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及原因阐述;进一步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对随迁子女的英语口语学习进行探索,旨在通过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切实改善与提高随迁子女的英语口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随迁子女;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作为当前在城市生存的社会弱势群体,随迁子女的就学状况、学校教育状况以及家庭教育状况等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在校四百余名学生均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普遍比较贫困,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家长对家庭教育普遍缺乏意识和能力。英语学科,成为我校学生困难最大的一门学科(以进入初中第一学期全区统考数据为例,平均分仅为47.33分,距区平均分差近24分之多。针对生源的特殊性,笔者根据理论研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英语口语教学为切入点,试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对改善和提高随迁子女的英语学习能力(着重于英语口语能力)进行初探。

一、随迁子女的英语口语学习现状

笔者从六年级接手两个班级的随迁子女英语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随迁子女英语口语有如下几个问题:

1.语音语调缺乏训练

由于随迁子女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英语口语带有各自家乡的口音;笔者还发现他们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系统的语音语调训练,对音标完全陌生,对于已教单词的读音全部凭借对老师读过的模糊的记忆;所有句子的语调全部读成平调,而且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不良习惯,即严重的拖音,每个单词读起来都拉得很长,特别当全班齐声朗读时,非常难听。

2.词汇语法基础薄弱

笔者曾经对本校六年级一个班学生进行过测试调查,结果发现超过1/3学生不能用英语完整表达出一周七天的名称;超过一半学生只能用英语列举出几种水果名称。词汇量的严重贫乏,导致他们成为真正的“哑巴英语”,一旦脱离书本,则无法开口说英语。加上语法基础薄弱,缺乏词性、时态、句法等概念,所以即使开口说出来,也只是一两个词,根本连不成句。

3.“中文式英语”思维现象严重

缺乏英语思维的习惯培养,表达出来的句子完全按照中文思维模式。例如,在教授了“It is...(for sb.)to do....”句型后,笔者让学生口头翻译“对我们来说努力学习很重要。”结果班上近一半学生还是用“We”来做主语,可见受固有的中文思维的影响之深。其他如遗漏介词、谓语动词(尤其是be动词)以及语序混乱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也是受中文思维的影响。

二、随迁子女的英语口语学习现状的原因

1.个体原因

个体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个人特征、学习期望、学习动机、学习的用功程度等;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显现个性特征,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不可否认,作为生活在这个大都市里的弱势群体,他们存在自卑心理,接触到城市里学生的英语水平并自我意识到差距,使他们羞于开口说英语。此外,上海目前的中考政策决定了他们无法在上海参加中考,这样势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期望与学习动机。英语基础的薄弱造成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期望与学习动机的不足又造成对学习的投入不够。

2.家庭原因

笔者作为班主任,在家访和平时的工作中,归纳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表现为:1.居住环境不利于学习。班级超过90%家庭处于农村环境,孩子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2.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学业,尤其是英语学习方面。笔者所在的班级家长中,五分之四家长明确表示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作业,五分之一家长表示能看得懂孩子的语文和数学作业,但对英语则表示无能为力。3.家长对教育的投入不够。受经济条件影响和自身的文化水平限制,近七成随迁子女家长从未带孩子去过书店或英语角;近八成家长从未在课外学习班上对孩子进行再投资。4.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在与随迁子女家长的访谈中,笔者感受到许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老师;随迁子女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也显得过于消极被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

3.学校原因

国家层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改善随迁子女的就学条件,但不可否认,接受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还是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一些民办性质的学校,由于办学经费和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免造成教育支出不够宽裕、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师工作不够投入等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

三、随迁子女英语口语学习改善对策

1.教学策略

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招收生源的学情分析,制定了“慢教学”的教学策略。具体表述为:降低难度,突出重点;减缓节奏,注重体验;异步达标,讲求实效。具体到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慢教学”的教学策略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城市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接触英语,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训练。进入初中以后,面对较高的听说读写要求自然适应较快。而随迁子女英语知识储备严重匮乏,对开口讲英语缺乏自信,既不敢讲也不愿讲。基于随迁子女学情的特殊性,我们适当地降低教學要求,有意识地放缓教学节奏,安排有梯度的教学内容,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让他们一个一个去实现,逐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教学内容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随迁子女的学情,笔者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语音阶段

随迁子女在小学阶段普遍没有接触过音标,这是导致他们开不了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一进入中学阶段,笔者就进行了系统的音标教学。汉语拼音的26个字母,与英语一样,都是拉丁字母。英语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大都与汉语拼音声母的读音相近,汉语拼音中的语音和拼读方法都可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有了这些教学的理论基础,首先鼓舞了学生学习音标的信心,顺利开启口语教学的第一步。endprint

(2)朗读阶段

掌握了音标的拼读能力,接下来就是训练语调、节奏、重音等。笔者主要通过模仿、朗读进行训练。考虑到随迁子女基础较为薄弱,可选择一些较为简单、易于诵读的材料。这个阶段要进行大量的示范,反复练习,直至建立正确的发音习惯,读出一口较为标准地道的英语。

(3)表达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脱离教材,实现从读到说的飞跃。《基础大纲》对口语课的教学形式提出了“口语教学应围绕功能和一定的话题开展技能训练;课堂活动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问答、复述、描述、情景对话、看图说话、下定义、讲故事、口头作文、现场讨论活动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根据随迁子女的学情,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具体落实:(1)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很重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争取做到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教师不轻易纠错,重在培养,使学生养成想说、敢说的习惯为首要目的。(2)进行针对性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输出语言的正确性,以及语音语调的标准性。反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训练过程,为了避免技能训练的枯燥,可以适当采取做游戏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3)在学生的语言基础得到一定提高之后,进一步发挥学生口语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提供语境,让学生自己创作对话,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锻炼英语口语,从而取得质的进步。同时在语言学习中了解英美社会的文化习俗。这一环节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达到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3.教学方法

(1)营造氛围,树立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随迁子女对于英语口语表达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自卑和胆怯,所以,教师首先要“破冰”,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内因,激发其学习动机、内驱力和自信心。在开始阶段,可以设计集体回答的问题,减轻学生的紧张感,让个别同学开口说英语,问题设计应由简入繁,让学生充满信心、心态轻松地回答。为了营造较浓厚的口语氛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坚持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free talk”,鉴于学情关系,基本采取问答方式,设计的问题较为简单,保证学生有话可说。

(2)促使学生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而言,要有效输出,必然先得大量输入。英语口语作为一种输出形式,朗读训练和听力模仿则是强化语言输入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语感、强化听说能力的重要環节和有效措施。经常性的反复朗读和背诵,会使相关词汇和短语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当需要输出时,便可”脱口而出”。长期坚持这种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口语便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3)课内课外相结合

口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技能,仅仅依靠课堂内的学习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况且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给每个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远远不够,而且大多局限于机械训练,缺乏较真实的交际目的。随迁子女家庭提供课外的学习资源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地开展英语实践活动。为解决学生英语学习环境过于单一的问题,弥补学生在口语训练方面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学校开设了英语角活动,气氛轻松愉快,先进行一个英语小游戏进行热身,然后设定一个主题,学生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和自由对话,最后请说得比较好的同学给大家展现,供其他同学鉴赏和学习,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近似于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正如我们所知,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和重视。一方面,英语学科是随迁子女的薄弱学科,学情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重理论灌输,轻交际应用,“哑巴英语”饱受诟病。本文旨在基于随迁子女的英语学情,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随迁子女的英语口语学习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袁振国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江红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王慧盛.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7.张志远.英语课堂教学模式[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8.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留云中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