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数学与反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4-06-03

罗青平

若问现如今最流行的教学模式是什么,翻转课堂应该是大多数师生的答案。翻转课堂一经提出,便受到广大师生的推崇,这并不是偶然,究其原因,第一点是它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第二点是现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符合现在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习惯。

为了让翻转课堂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在此也想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翻转课堂的意义

在现今教育环境下,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是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但其意义并不止如此。

1.翻转课堂使传统课堂浴火重生

翻转课堂从形式上将传统课堂课内课外颠倒,使课堂的时间充分用来师生沟通和解疑答惑,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翻转课堂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大革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认,教师的引导者身份得到了加强,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亦师亦友;翻转课堂使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从而得到了充分利用,闲置的设备重新有了用武之地,师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发挥。可以说,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改头换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2.翻转课堂使教学相长落到了实处

由于翻转课堂需要通过电脑软件来编写视频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很多电脑知识和编排技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比传统课堂更多的精力,虽然刚开始会有些不适应,但是随着经验的丰富,就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以往的教学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又因为教学视频的长度限制,为了将知识尽量简洁明了地介绍给学生,就只有对知识做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做到,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加深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因为翻转课堂可以和学生实现跨越时空的无缝沟通,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促进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完善。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相长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3.翻转课堂解放了学生

我认为这是翻转课堂最重大的意义所在。由于新知识的获取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己完成的,没有老师的监督,这就解放了他们的紧张情绪,能够在自己最喜欢的环境下进行新知的获取;由于微视频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观看,而且能够做到快进、倒退、暂停等操作,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跟老师进行沟通,由于没有面对面的拘谨,他们往往能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时间充足且轻松,能够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评价体系更灵活、切合实际,容易被学生接受。以上,都是传统课堂很难实现甚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翻转课堂的意义可见一斑。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角色转换,先“学”后“導”

前面提到,翻转课堂突出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者。教师不论是在录制的微视频上的讲授内容,还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尽量摆脱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沟通高度,不做强制性、命令性的工作,以引导和讨论为主要基调。

翻转课堂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传统课堂中的先“教”后“学”颠倒了位置,并在“教”的工作上更加侧重于引导,这都属于角色转换的范畴。

2.建立组织,互帮互助

由于翻转课堂学习新知的自由性,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很难适应,很容易出现课堂外没有学、课堂上不知怎么学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体现出来。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让不同学习水平阶段的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沟通协作的能力。

3.设计周全,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低不平,无法通过单一的教学层面使他们全都获得知识,因此,必须讲究因材施教。传统课堂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翻转课堂却可以很轻松地做到。在设计微视频时,我们可以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几个层级,然后设计出对应的教学视频,明晰地指出每个视频适用的学习水平范围。这样,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同时,在课堂上,也要有计划的照顾到每个阶段的学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4.关注过程,多元评价

多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总结性评价很难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也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就需要在这方面做出改变。由于翻转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了课堂外的学习、课堂上的讨论、分组合作、作业与阶段性检测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予以评价。这样就能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效果,有利于多种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总之,在将翻转课堂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其他学科一样的问题,就是转变问题: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从教师的权威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方式的转变,即从“灌输”转变为“交流”;教材使用的转变,即从“刻板地教教材”变为“灵活的用教材”;师生角色和位置的转变,即从重“教师的教”变为重“学生的学”。

教学方式只是工具,能不能教出质量、教出水平,关键还是要靠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只有我们本着以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未来成长为己任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理工学校(四中))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