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在散文情感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4-06-03

程婷婷

在高中语文现行多个版本教材中,现代散文占有不小的比例。现代散文题材丰富,内容实用,形式灵活,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语文教师是作品内容的理解者和教授人,教师的品读感悟直接或间接感染着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以情动情

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具体现实环境,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情境教学是将情感活动和知识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对高中现代散文的情感教育可创设适当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师生双方情绪调动起来,点燃情绪火花。

首先,教师要利用导语来激发学生情绪。情感因素是学生的感知源泉,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活动的动力,增添活动的能量。所以,导语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显境入情”的导语能快速捉住学生,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并感受与内容相应的情景,为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的情境内容想交融,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设计《听听那冷雨》,先展示余光中先生的相片,并用抒情的语调吟诵下面的导语:我爱他,因为他是最爱祖国的炎黄子孙!我敬重他,国为他既是思想的老人!又是永远年轻的诗人!我羡慕他,因为他把短暂的一生镶上了无数的美名!他就是余光中。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

其次,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美画面,然后衬着音乐,如古典音乐中悠扬的二胡声,明快的竹笛声,悠扬的唢呐声,震人的锣鼓声,或现代一些表现亲情、友情等的歌曲来衬托各自不同的情感主题。如设计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前可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合欢树》前播放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等。也可配合适应不同主题的画面,这一点可利用网络搜集相应的画面,来刺激学生,激起学生情绪,感染他们的思想。再如配乐朗诵,渲染气氛,加深情感的渗透,绘声绘色地朗读,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试配以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让悠扬的旋律伴随着文中灰白蓝等冷色调回荡在教室里,使学生似身临其境,“清、静、悲凉”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迁移拓展,以悟融情

移情本是一个审美的概念,是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移注对自然事物、宇宙人生之中,从而达到“物我为一”的境界,去分享事物的活动与生命情感体验。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情感教育方法,移情是指阅读主体把自我的情感移注于文本世界中的人、事、景、物,而文本的事物也以其姿态移注于读者。在这一阅读体验中,不是文本向读者的情感理解进行传输或转注,而是一个物我交融的过程。物与我都被赋予了生命,是具有灵魂和情感的真实存在。物与我的交融不仅仅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更是灵魂与灵魂的沟通与融合,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回还震荡。史铁生在《合欢树》中追忆母亲写道:“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无论对作者还是对读者而言,长高长大的合欢树是挚情与伤怀的所在,睹树如见人,树亦亭亭而多情,向人摇曳着无语的情怀。当树与人默默相对,实已成为生命与生命的人生对话,作者、读者、合欢树相互交融在深挚的怀念和哀思里。因此,一旦当这棵合欢树走进学生的阅读视线,就会立刻引起学生内在情感的关注。于是这棵树不仅成为一个桥梁,沟通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使其产生了共鸣,还转化为一个跳板,引起学生对自己人生经历中相似体验的某种回忆。

三、联系生活,以感育情

语文与生活本来就具有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广泛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这里的联系生活不仅指联系作者的生活,更是指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现代生活。如学习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我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促成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的有关话题,真诚、平等而深入地交流,进而使学生获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情。学习张洁的《我的四季》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人生的困难挫折,给学生一定的激励和启发。如在学习杨绛的《老王》时,老王在辛劳穷苦的生活中却能关心他人,同情他人,作者从中看到了人间的不平等,更看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老王的可贵品格。教师可联系生活举一些诚实守信的事例,也可以举一些贪小便宜,唯利是图的恶劣事例。

四、回归文本,以知认情

以上是教师进行情感教学的几种指导方法,了解学生,开发资源,联系生活,重在熏陶,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之价值化、实践化,使情行一致。但我们不能因为重视情感教育,忽视文本的语言教学,导致泛语文倾向,甚至反语文,丢弃语文的本质教学。现代散文的文本本身教学也是包含浓浓情感的。散文教学,可以不拘理路,当然,一无例外地,都需要由语言入手,随着文本思路不断地理顺,渐渐进入到具体的语境之中,去感受和把握文本内所蕴涵的丰富意蕴。

总之,现代散文作为文化的精粹,它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它有可直观感受的画面美,它有细腻质朴的语言美,它有触动心弦的人文美,它有开启智慧的哲思美……因此,平常的教育教育中,老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散文的美育教育功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在对散文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中,领悟到美的内涵,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