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郭梅云
摘 要:当前许多幼儿的美术创作表现出想象力贫乏、创造性不足、画面内容单调的现象。通过体验式美术活动,可以使幼儿更好地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获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幼儿美术活动;快乐
一、现状和思考
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偏差,有的片面强调模仿,有的要求嚴肃认真,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容易打消幼儿学画的乐趣,甚至还会使幼儿赌气不画。正如李慰宜老师在《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中所说:“儿童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所形成的儿童艺术作品独特的原创性,时常在成人的干扰下消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幼儿)艺术主要是为了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可见,幼儿艺术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对美的自主感受和自由表现,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二、我的一些小“伎俩”
基于以上对幼儿美术教学现状的思考,我努力探索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把活动内容转化为“玩玩”材料,编成游戏、故事,满足幼儿自由表达的愿望和需要,使幼儿体验更多的快乐。以下是笔者常用的几个小“伎俩”。
1.“伎俩”一:利用日常之物,鼓励幼儿发现美
法国的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大量的稻草、藤条、树叶、树枝、石头、沙子等自然物和生活用品,蕴含丰富的颜色、图案、形状等美的元素。带领幼儿亲手收集这些物品,开展美术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利用我的家乡是藤铁工艺品之乡的便利条件,开展欣赏活动“工艺品展览”,让幼儿各自收集藤编的工艺品,然后组织幼儿观察各自所带的工艺品有什么不同的编织图案、造型、色彩等。之后再引导幼儿互换工艺品,观察同伴所带的工艺品。然后组织幼儿给所有工艺品分类摆放,从而让幼儿由浅入深地发现工艺品的图案美、色彩美和造型美,受到美的熏陶。
2.“伎俩”二:利用游戏之趣,带领幼儿体验美
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出:“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满足。”利用游戏之趣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就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小班开展纸团拓印画、手指点画、滚珠画、吹画、儿歌绘画等游戏活动。对于中班的和大班幼儿则可以通过材料和工具的游戏化来吸引他们参与活动,体验更多的快乐与成功。如刮画、沙画、版画、刷画、线描画、棉签画、胶带画、対印画、喷画等,充分结合游戏的形式来利用这些不同的绘画工具,将会给幼儿带来更大的乐趣,使幼儿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从而达到游戏和美术融为一体的游戏化教学效果,使幼儿既得到美的熏陶,又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伎俩”三:渗透语言活动,启发幼儿欣赏美
《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中提到:“以艺术审美为中心,把美感的培养辐射到各种活动中去,使审美经验与非审美经验得到互渗、互补、互相转移。”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语言活动渗透在绘画、手工、欣赏等活动中。比如,把绘画主题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幼儿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画出故事内容。还可以把名画作品创编成故事讲述出来,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名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设计情节,让幼儿带着故事情节欣赏画面,加深对名画之美的感知,改变了单纯看画面的枯燥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4.“伎俩”四:利用绘本图书,引导幼儿创作美
图画结合,深深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借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将绘本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以及丰富的音效,让幼儿走进绘本里,定格在画面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让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
例如,我利用李欧·李奥尼的绘本《小黑鱼》生动的故事和色彩斑斓的画面,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课堂氛围异常活跃。看过绘本后,我对幼儿说:小黑鱼带领小红鱼们在大海里遨游,会看到海里这些稀奇古怪的生命是什么颜色的呢?在幼儿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后,我请幼儿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大部分幼儿都能用自己的绘画语言画出各种生命的颜色,并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幼儿获得美的体验,使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有力推进绘画、手工、欣赏等活动的成功开展,为促进幼儿体验快乐和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